第22章生命進化的長河
注:教師對作答的同學給予鼓勵性、贊賞性的評價,可傾聽多數同學的回答,直到較滿意的答復。
教師:通過對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遺傳和變異”是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基礎,而環境的改變是它體色變化的外在動力。如果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的樺尺蠖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樣做?
學生:我們應關掉曼徹斯特周圍的工廠,保持樺尺蠖生活區域內清潔的空氣,保持天敵的數目不變。這樣淺色樺尺蠖便成為常見類型。
教師:由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分析,我們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種類生物的進化原因,是否與這一事例相類似呢?
學生:是。
教師:在人們對樺尺蛾的觀察中也證明了這一點。(閱讀課本58頁)樺尺蛾從淺色品種變成深色品種,也是一種進化。這種進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學生:樺尺蛾的顏色改變是環境污染造成的。
教師:樺尺蛾的顏色改變是環境污染直接引發的嗎?由于煤煙,一只淺色的樺尺蛾會被熏黑,變成深色的樺尺蛾嗎?
學生:不是,樺尺蛾本來就有深色和淺色兩種。
教師:我們把同一種生物,有不同顏色(性狀)的現象叫做什么?
學生:變異。
教師:不同顏色的樺尺蛾在天敵面前,存活的機會是不同的。我們把樺尺蛾和天敵的斗爭叫做生存斗爭;而天敵對樺尺蛾的選擇就是一種自然選擇。
教師:你能總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要點嗎?
學生:必須有生存斗爭;必須能繁殖;要有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不利變異才能別淘汰……
教師:同學們總結的非常全面。那么,自然選擇和我們通常講“用進廢退”的學說有什么不同嗎?
學生: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存在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但“用進廢退”認為生物原來都是一樣的。
小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環境的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的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所以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各種生物大多是適應環境的。自然界的環境有各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環境對生物的差異進行選擇,形成了適應不同環境的生物,同時,也產生了生物的多樣性。
教師:那些生存斗爭的勝者是不是一定是“強者”呢?
學生:海島上常有大風,所以翅膀殘缺的不會飛,反而不會被風吹走,是有利變異。
教師:可見,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教師:生物進化的歷程是否已經完成?如果還在進行,我們為什么不易發現生物的進化?
自然選擇的進程十分緩慢。生物界的豐富多彩是經過許多億年的選擇形成的。
[鞏固練習]
1.某些蛾類的幼蟲的體表長有毒毛,但色彩鮮艷、有斑紋,像這些有毒刺或惡臭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叫做
a.保護色 b.擬態 c.警戒色
答案:c
2.導致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動力原因是
a.環境的改變 b.體色的變異 c.體色的遺傳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