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變異教案
生物的變異
1了解生物的變異現象。
2了解變異的生物學意義和實踐意義。
3了解變異的生物學意義和實踐意義。
變異的概念、現象和原因。
講述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1課時。
〖引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自然界普遍存在著遺傳現象,每一種生物都能通過生殖細胞把性狀傳遞給后代。但是,我們也知道,自然界中不存在兩個完全一樣的個體。子女與父母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在相貌上總會有些差異。把同一株植物的種子種下去,后代植株也是有高有矮,有的結穗多,有的結穗少。像這樣,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就叫做變異。同遺傳現象一樣,變異現象在生物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新課〗
一引起變異的原因:生物為什么會產生變異呢?我們先來分析這樣兩個實例:
1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下了一個色盲的孩子。
2兄弟二人,哥哥長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
提問:上面所講的兩個實例中的變異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色盲屬于遺傳病,所以例1中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例2中的變異是由外界環境的影響引起的。哥哥與弟弟相比,受日光照射時間長,因此臉色較黑。
總結:引起變異的原因有兩種,有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有的變異是由外界環境的影響引起的。想一想,這兩種變異是不是都能遺傳給后代呢?
由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變異,能夠遺傳給后代,這樣的變異叫做遺傳的變異。由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引起的變異,由于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并沒有發生變化,因而不能遺傳給后代,這樣的變異叫做不遺傳的變異。
二變異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變異有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那么,這上結變異對生物的生存有什么影響呢?我們再來看兩個實例:
1小麥中出現矮桿、抗倒伏的變異品種。
2玉米中出現白化苗。
提問:上面這兩個實例中的變異對生物的生存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小麥中出現矮桿、抗例伏的變異對小麥的生存是有利的,而玉米出現白化苗,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會過早死亡,這一變異對玉米的生存是不利的。
總結:通過上面的實例可以看出,對某種生物來說,有的變異利于它的生存,這樣的變異叫做有利變異;有的變異不利于它的生存,叫做不利變異。
三變異在進化上的意義:分假如生物不能產生變異,現的生物界會是什么樣呢?
如果沒有變異,生物在繁衍過程中,會出現新的性狀,就不產生新的生物種類,生物就不能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地不斷進化。可見,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同時,由于地球上的環境是復雜多樣、不斷變化的,生物如果不能產生變異,就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四應用:人們利用生物能不斷產生變異這一特性,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以培育出對人類有益的家禽、家畜和農作物的新品種。
我們知道,現在人工飼養的牛有不同的品種,有的產奶多,有的肉質好。但是最初,整個年群中的牛從肉質到產奶量都相差不多。人們觀察到牛群中有的個體出現了變異,有的變得肉質較好,有的產奶量有所增加。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開始對不同變異的牛進行選擇。想要吃肉的,就挑選肉質較好的牛大量繁殖,在它的后代中仍然挑選肉質較好的進行繁殖,這樣,若干代之后,就得到了肉質好的新品種。同樣道理,想喝牛奶的人就挑選產奶較多的牛進行繁殖,再在后代中繼續選擇,就能得到產奶多的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