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八 生物的變異與人類遺傳病
專題八 生物的變異與人類遺傳病
一、考點解讀
1、考點盤點
內容 說明
(1)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2)染色體變異
(3)人類遺傳病
(4)低溫誘導染色體變異
(5)人類常見的遺傳病 三種變異的實質,遺傳圖譜的判斷,實驗
2、考點解讀
本單元內容考查的知識點主要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基因突變的原因以及在育種工作中的應用。本部分內容在育種上市高考考查的重點,特別是與太空育種,雜交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組織培養等育種方案結合在一起,可以出一些大型的 信息綜合題目。
在高考中,選擇題的考察主要內容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等概念的理解及判斷。在非選擇題方面,通常以育種為背景,綜合考查幾種育種方案。
人類的遺傳病和伴性遺傳是歷年高考考查的熱點,出題方向主要以推理和判斷遺傳病的方式為重點考察。
在一輪復習中,要掌握幾種變異的產生原因以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學會判斷推理遺傳病的方法。并搜集生產生活中的社會熱點,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
二、知識網絡
三、本單元分課時復習方案
第一節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原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導致的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
實例:鐮刀型細胞貧血癥:dna控制的血紅蛋白的ctt變為cat
意義: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普遍性: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基因突變 隨機性:隨機發生在個體發育的各時期
低頻性:自然狀態下發生的頻率很低,動物在10-5~10-8
特點 不定向性:可以向不同方向突變.產生了復等位基因
多害少利性:突變性狀對生物大多有害,少數有利
可逆性:例大腸桿菌中,野生型(his+)可以突變為組氨酸依賴型(his- ),而組氨酸依賴型也可以突變為野生型
發生基因突變的細胞 體細胞 當代表現變異
生殖細胞 當代不表現變異,子代有可能表現變異
基因突變特點剖析:
1.基因突變“隨機性”①時間上的隨機:它可發生于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 甚至在趨于衰老的個體中也很容易發生,如老年人易得皮膚癌等。②位置上的隨機:基因突變既可發生于體細胞中.也可發生于生殖細胞中,若為前者,一般不傳遞給后代,若為后者,則產生基因突變的生殖細胞,可通過生殖傳向子代。
2.基因突變的結果: 基因的突變產生了該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基因,也是改變了基因的表現形式,如:由a→a或a→a,但并未改變染色體上基因的數量,因而基因突變引起基因“質”的改變,未引起“量”的改變。
3.基因突變的有害性: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生物無論在形態、結構還是生理上都已形成了自身的協調統一和對環境的適應。基因突變打破了原有遺傳基礎的均衡性,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有害后果,表現出生活力和可育性的降低、壽命縮短、甚至死亡。但并非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是有害的,有些突變也會產生有利的或既無利也無害的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