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八 生物的變異與人類遺傳病
(1)實驗步驟:
①配置 (固體、半固體、液體)培養基,該培養基的碳源應為 。
②將 接入已滅菌的培養基平板上。
③立即用適當劑量的紫外線照射,其目的是 。
④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觀察菌落周圍培養基的顏色變化和變化范圍的大小。周圍出現 現象的菌落即為初選菌落。經分離、純化后即可達到實驗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變異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轉化率較高。經測定菌株ⅰ淀粉酶人催化活性高,菌體ⅱ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經進一步研究發現,突變發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編碼區或非編碼區,可推測出菌株ⅰ的突變發生在 區,菌株ⅱ的突變發生在 區。
答案:
(1)①固體 玉米淀粉
②野生菌株
③對野生菌株進行誘變
④淺色范圍大
(2)編碼 非編碼
解析:
(1)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產糖漿,首先一步應是配制固體培養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將野生菌株接種到培養基上;用紫外線照射的目的是對野生菌株進行誘變處理;加碘液是為了檢驗淀粉有沒有被分解,如果顏色變淺,說明淀粉被分解了,這種菌落即為初選菌落。
(2)依題意,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說明該突變發生在編碼區,菌株ⅱ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說明該突變發生在非編碼區。
四、單元測試
1.(09安徽卷5)已知人的紅綠色盲屬x染色體隱性遺傳,先天性耳聾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d對d完全顯性)。下圖中ⅱ2 為色覺正常的耳聾患者,ⅱ5為聽覺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攜帶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個男孩,這個男孩患耳聾、色盲。既耳聾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別是
a.0 、 、0 b.0、 、
c.0、 、0 d. 、 、
2.(09廣東卷8)右圖所示的紅綠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體只有一條x染色體,其他成員性染色體組成正常。ⅲ-9的紅綠色盲致病基因來自于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3(09山東卷7)人類常色體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顯性突變(a),又有隱性突變(a),突變均可導致地中海貧血。一對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個正常的孩子,這對夫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