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遺傳的規律性》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簡述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2、區別基因與等位基因、基因的顯性與隱性、基因型與表現型等;
3、能用圖解的方式來分析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
4、生活中實踐運用遺傳規律來解釋一些遺傳現象。
二、設計思路:
本課本人主要引入三個有趣的遺傳問題(現象),采用多媒體手段,較為直觀生動地解決這三個問題,從而說明遺傳的規律性。
三、學情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初步學習遺傳知識的基礎上,很想用遺傳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遺傳現象。本課從三個有趣現象入手,正中他們的好奇心,有了興趣,本節課學起來就不難了。
四、重、難點:
重點:等位基因、基因顯隱性、一對性狀的遺傳規律; 難點:基因隨配子代代相傳。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認真制作。
六、課堂實錄:
ⅰ、復習引入:
教師用幻燈片展示人體的一些相對性狀:如:有無耳垂;單雙眼皮等。
接著教師也用課件提出三個遺傳問題:兩個有耳垂的夫妻能夠生一個沒耳垂的孩子嗎?兩個單眼皮的夫婦可以生一個雙眼皮的孩子嗎?父為o型血,母為ab型血,生個孩子卻是a型的,有可能嗎?
(讓學生在筆記本上做好判斷,教師也在黑板角落簡單注明備忘)
ⅱ、新課:
教師:幻燈片展示:有耳垂與無耳垂圖片;
學生:回顧基因的概念(可以決定性狀的dna片斷)。
教師:簡述有耳垂基因(b)與無耳垂基因(b)
學生:回顧人體基因的成對性,分析b與b有三種成對(組合)情況;
教師:簡述:bb-有耳垂、bb-無耳垂;那bb呢?
教師:展示等位基因幻燈,闡述b將b掩蓋;
學生:明白bb表現為b-有耳垂。
教師:同時簡述什么是基因型與表現型。
教師:提問:每個人都一個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而受精卵卻由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兩個細胞結合而成,為什么孩子的染色體不是46+46=92條呢?
學生:認識到:精子與卵子中染色數目只有一半(23條),23+23=46,才保證統一。
教師:展示受精卵形成的動畫幻燈。
好,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
教師:幻燈片展示:有耳垂×有耳垂=無耳垂的圖解幻燈;
學生:思考:①各箭頭代表什么意思?②子女中bb的可能有多大?
教師:總結,有可能。
ⅲ、課堂練習:
一有耳垂與一無耳垂結婚,后代孩子無耳垂,分析他們的基因型。
(加強學生對基因顯隱性的理解)
練習2與3,教師告訴學生:雙眼皮為顯性(a),單眼皮為隱性(a);
學生推斷:一對單眼皮的夫婦可能生出雙眼皮的孩子嗎?回答了第二個問題。
教師:引入:人類血型的基因表達;
學生:分析:ab×o=a可能嗎?
從而回答第三個問題。
ⅳ、作業:
p107 t1-5
p107 活動:預測一對夫婦所生子女性狀表現
(教師:告知用假設法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