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八年級生物教案 > 血管和心臟(精選6篇)

血管和心臟

發布時間:2022-12-02

血管和心臟(精選6篇)

血管和心臟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使學生理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2.通過對心臟的觀察,使學生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的基本知識。

  3.使學生知道心率和心輸出量的基本知識。

  4.使學生知道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以及飲酒對心臟和血管的有害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分組對豬心臟(或羊心臟)的觀察和描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過學生對三種血管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心率及心輸出量,使學生會測自己的心率及心輸出量,從而會分析自己心臟的工作狀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毛細血管及心臟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學習使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并養成不酗酒的好習慣。在分組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血管是體內物質運輸的管道系統,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關于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臟觀察的分組實驗的指導與組織,心臟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心臟的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做好三個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觀察哺乳動物豬或羊心臟的結構,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和模型的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

  關于血管部分:

  結合課上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分組實驗及三種血管的掛圖,加深對三種血管的管壁的結構和血管內血流速度的識記效果。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最好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內容,使觀察有的放矢,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設計如下: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 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講述三種血管時:

  首先講清楚三種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稱是根據它輸送血液的方向來確定的;其次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頸部或腕部動脈和搏動,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靜脈)等,使學生對動、靜脈有感性認識;在講述毛細血管時,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與其結構特點相互適應的關系進行教學,如圍繞毛細血管是管內血液和管外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這一點,講授毛細血管的特點(量多、分布廣、管細、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這些特點有利于物質交換。這樣,使學生對毛細血管的特點容易明白,不致死記硬背,而且有助于對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理解。

  關于心臟部分:

  結合課上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的演示實驗及心臟的掛圖、模型,由感性認識入手加強對心臟四個腔、各腔的結構特點及各腔相連的血管名稱的識記效果。有條件的學校最好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采用邊講邊觀察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按先觀察外形,再觀察內部結構的順序進行觀察,并且列出觀察提綱:1.如何分清心臟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間溝兩側的軟硬,比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開心壁,驗證心壁的厚薄,觀察心臟的四個腔是如何相通的?4.觀察與心臟四腔相連的血管的名稱 。使觀察明確具體,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時布置討論的問題:如觀察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房室瓣及動脈管基部的動脈瓣,數一數有幾個,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讓學生邊觀察邊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好要求畫圖記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有條件的學校,觀察完后,安排學生上講臺前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瓣膜的作用可用一個演示實驗——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來突破。在心臟結構的解剖觀察的基礎上,最后讓學生邊總結邊用表格的方式歸納如下,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結構名稱

  位置或連接關系

  功能

  心  包  膜

  心臟外面

  保護心臟

  內  腔

  心 房

  左心房

  肺靜脈

  推動血液循環流動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心室

  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室

  肺動脈

  瓣  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間

  防止血液倒流

  動脈瓣

  心室和動脈間

  聯系日常生活實際來學習心率、心輸出量、心臟的鍛煉和保健等知識。

  如可讓每個學生用聽診器測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心率。比較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心臟工作情況來講述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三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血管

  新課的引入: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主要是由血液來完成的。血液在人體哪些部位流動?怎樣流動?流動的動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構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流動的。流動的動力來自心臟的搏動。

  板書:第二節 

  師:血管從粗到細,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樣,人體內的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0萬公里;貞洺跻粚W過的知識,血管分為哪幾種?

  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自己的頸部、腕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律?

  學生摸后回答。

  師: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觀察后回答。

  師:你摸到跳動的部位是動脈,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連接動脈和靜脈的是毛細血管。

  出示三種血管的掛圖: 讓學生觀察掛圖并結合書本討論以下問題:

  1、  動脈和靜脈是如何定義的?

  2、  動脈、靜脈內血液流動的方向如何?

  3、  從掛圖上分析比較三種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并發言后,老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予以補充和修正。

  老師進一步依據掛圖,為學生具體講述動脈管壁和靜脈管壁的特點:

  (1)  動脈管壁一般可分為外、中、內三層,其中層主要是彈性纖維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彈性和收縮性。大的動脈中層厚,彈性纖維多,故彈性大。

  (2)  靜脈的管壁相對較薄,彈性較小。

  提問:動脈、靜脈管壁彈性大小不同與血流方向有什么關系?

  動脈、靜脈的分布有何不同?舉一至兩個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設疑:一般說:“水往低處流”,那么,下肢靜脈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臟呢?

  教書出示掛圖(或讓學生看書第29頁圖VI-26),使學生了解在四肢的靜脈的內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靜脈瓣。

  讓學生討論:四肢的靜脈瓣有什么作用?

  教師講解:

  肌肉收縮,壓擠靜脈,(靜脈壁很薄,易被壓擠,)這時,兩個靜脈瓣之間的血液被分成兩部分,上部的血液沖開靜脈瓣繼續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時,靜脈瓣關閉,而停留在血管內;肌肉舒張,壓力降低,下段的血壓高,沖開靜脈瓣,血液向前流動,這保證血液送回心臟方向,而不會倒流。

  教師可演示模型來加深學生對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認識。

  教師提問:毛細血管是一種什么樣的血管?為什么叫它毛細血管?

  學生回答:它是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

  老師根據掛圖講述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

 。1)       毛細血管極細,內徑僅有8~10微米,

 。2)       管壁極薄,僅有一層上皮細胞。

  但毛細血管數量大,分布廣,一個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細血管首尾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轉一圈。

  提問引起學生探索:

  根據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定義,你推斷血液在三種血管內的血流速度怎樣?在血管內血流方向應該是什么樣?

  學生回答:

  血流速度:動脈管內血流的速度快,靜脈管內的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內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動脈→ 毛細血管 → 靜脈。

  教師提供實驗材料——無色素的小魚供學生觀察尾鰭的血流情況以驗證自己的判斷。 

  實驗: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流現象

  方法步驟:

  1用浸濕的棉花將小魚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露出尾部

  2 將小魚側放在培養皿中,尾鰭平貼在培養皿底面(魚頭朝正前方)

  3 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血液流動情況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魚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魚鰓部的濕潤;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保持載物臺與鏡頭的清潔。

  反饋學生觀察的結果。并讓學生根據這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分析:血液的營養在哪里最適于交給組織細胞,為什么?

  學生回答:

  在毛細血管處,因為毛細血管壁極薄,管內血液流動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處細胞的周圍都有毛細血管的分布。

  教師補充:

  毛細血管有這些特點,所以它是血液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而動脈和靜脈主要是運送血液。

  反饋:老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將三種血管進行比較:

  血管名稱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點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課時   心臟

  復習提問:1、人體內血管有哪幾種?  2、如何在血流方向上區分動脈和靜脈?

  引入:血液要能在血管中流動還需要動力,其動力來自什么?

  學生回答:來自心臟的搏動。

  板書:二、心臟

  對于心臟,我們并不陌生 ,那么它位于人體的什么部位?

  教師出示掛圖(或看彩圖一),讓學生說出心臟的位置與形狀大小,并在自身胸部摸到心臟的位置,感受到心跳。請一位學生用語言說明。

  1、  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兩肺之間。

  2、  形狀大。盒嗡铺,與各人拳頭大小相似。

  3、  功能:血液流動的動力。

  過渡: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那么,心臟的結構是如何適應這種生理功能的?

  4、  心臟的結構

  讓學生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的演示實驗及心臟的掛圖、模型:

 。ㄓ袟l件的學校最好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結合書及彩圖來觀察實物,并對照心臟的立體模型觀察,搞清楚心臟的結構。)

  方法步驟:

  一、      觀察心臟的外形:

  1.  辨別心臟的前后(正反面),確定心底和心尖的方向。

 。ㄐ牡壮蛴液蠓剑募獬蜃笄跋路。)

  2.  識別房室溝和室間溝:

 。ń牡滋幱幸画h形溝——房室溝,此溝為心臟外面心房與心室的分界。

  心尖的右邊有一溝叫室間溝。它是左右心室的分界。)

  3.把心臟的正面朝上放好(室間溝自右往左);辨別心臟的上下左右。

  4.捏一捏室間溝兩側的軟硬,比較上下心壁的厚薄

 。ㄗ髠缺扔覀扔玻驗樽髠燃∪獍l達,上比下厚)

  5.結合掛圖觀察上、下腔靜脈、肺靜脈、主動脈和肺動脈的位置。

  掛圖或模型反饋心臟外形的觀察結果

  二、觀察心臟的結構(已解剖好)

 。ㄓ袟l件的學校先用錄像演示心臟的解剖過程,再指導學生解剖心臟后再觀察)

  投影寫好觀察提綱:

  1.掀開心壁,驗證心壁的厚薄,觀察四腔:(上為心房,下為心室)

  2.  手指從心房往下伸,觀察心房和心室是否相通,再摸兩個心房之間及兩心室之間是否相通

  3.  將手指從心室往上捅,找到與心室相通的動脈及與心房相通的靜脈。

  4.一根紅線從左心室的血管穿出來,再拿一根藍線從右心室的血管穿出來,把心臟正面朝上放好。

  反饋:(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上講臺利用實物投影儀匯報對心臟結構的觀察結果)

  教師提問:心臟的四腔是如何相通的?

  學生回答:左右不通,而是上面的心房與下面的心室相通。

  教師提問:與心房、心室相連的血管都是哪種血管?

  學生回答:與心房相連的是靜脈,與心室相連的是動脈。

  教師出示掛圖,給學生講清與心臟四腔相連血管的具體名稱,并請學生指出血流的方向。最后老師小結并板書: 

  繼續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的瓣膜:

  觀察提綱:

  4.  觀察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房室瓣:從打開的口往里看,找到膜一樣的結構,而且被繩拉在一起連在心室壁上。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5.  觀察動脈瓣:把動脈管提起來,拉開看動脈管基部是否有兜,數一數有幾個兜?想一想這些兜有什么作用?

  反饋:學生回答:心臟中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一些兜狀結構。

  教師指出:在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在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

  引導學生探索:這些瓣膜在心臟中起什么作用?

  演示實驗:教師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讓學生觀察水從何處流出來。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內注水,水都從肺動脈流出來,向肺靜脈內注水,水從主動脈內流出來。

  教師再從各種渠道分別向心臟灌水:從動脈向心室內注水,從心室向動脈方向注水,從心室向心房注水,從心房向心室方向注水,讓學生觀察水是如何流動的?

  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無論向心臟如何注水,水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動脈,

  總結:心臟內血液流動的方向: 靜脈→心房 → 心室 → 動脈

  教師引導:為什么會這樣?心臟中有什么結構阻止了水(血液)從動脈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心房?根據此演示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心臟內的瓣膜可阻止血液倒流。

  教師最后小結心臟中瓣膜的種類與功能

  最后教師用順口溜來總結心臟的結構:

  上房下室向下通

  左右房室不相通——有室間溝、房室溝

  房連靜脈室連動

  靜房室動不倒流——有動脈瓣

  指導學生收拾實驗用具,下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課時   心臟的功能指標

  復習心臟的結構

  導入  :那么,心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教師可對照掛圖進行講解心搏的過程。

  心臟的搏動——心肌收縮,推動著血液向前流動。具體過程:

  當心房收縮時,由于內壓力升高,其內的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由右心房流至右心室。當心室收縮時,其內部壓力升高,使房室間的房室瓣關閉,因此封閉了房室之間的通道,阻止血液倒流。于是,受到擠壓的血液只能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當心室收縮終了而又開始舒張時,由于心室擴大,內部壓力降低,使主動脈和肺動脈內的血液回流,導致動脈基部的動脈瓣關閉,阻止動脈內的血液向心室倒流,當心房收縮完畢而開始舒張時,其內部壓力降低,使靜脈內的血液分別由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同時,肺靜脈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由此可見,心臟在每一次搏動中借心室的收縮把血液送到動脈內,同時借心房的舒張而將血液自靜脈引回,故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樞紐。

  過渡:用什么來衡量心臟的工作潛力的高低?我們用心率和心輸出量來衡量每個人心臟功能的狀況。

  板書:(三)心率

  1、概念——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

  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個學生用聽診器測出自己的心率。

  實驗:我們的心率

  方法步驟:

 。1).學生四人一組,用聽診器分別測出每個人的心率,并記錄數值

 。2).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心率,男性平均心率,女性平均心率。進行比較。

  教師指出:心率隨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而不同。如:出生嬰兒一般120—130次/分,三歲以內一般大于100次/分,總的講,女性心率快于男性,缺乏鍛煉的人快于經常鍛煉的人,同一個人,在安靜、睡眠時的心率比運動、激動緊張時的心率慢。

  2、心率的正常值:(板書)

  成年人心率的平均值:75次/分,

  正常變動范圍:60--100次/分

  如果心率 <60次,心動過緩(運動員除外)

  >100次,心動過速。

  經常鍛煉的人,心率較慢。

  另外,在病理時,如甲亢、失血、發熱時心率加快,一般體溫上升10C心率快10-20次。如果心搏間隔或強弱不規律,即為心律不齊。

  板書:(四).心輸出量

  1、概念—心臟收縮時,向動脈射出血量的多少。它是衡量心臟功能的標志。

  正常左右心室輸出量相等,只計其一,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輸出量,一般60—80毫升。心臟每分鐘的輸出量叫每分輸出量。

  讓學生指出心輸出量的計算方法:

  2、每分輸出量=每博輸出量×心率

  請學生計算:一個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率是75次,每搏輸出量是70毫升,那么,他的每分輸出量是多少?

  學生計算并回答:每分輸出量=70×75=5250毫升。

  討論:影響心輸出量的可能因素,并初步分析原因。

  回答:體育鍛煉、運動、激動等。

  板書:(五)   心臟的鍛煉和保健

  通過探索運動員和普通人在劇烈運動時心率的變化的實驗來講述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探索: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分析資料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投影表格:

  人員

  心肌收縮力

  心率(次/分)

  每搏輸出血量

  (毫升)

  每分輸出血量

 。ê辽

  心臟工作的潛力

  運動員

  較強

  50

  105

  5250

  較大

  普通人

  較弱

  75

  70

  5250

  較小

  分析: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輸出量是相近的,心率卻不同。即每搏輸出量有異。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每搏輸出量比普通人高,且他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心肌發達,心臟工作潛力大。

  [提出問題]:

  參加劇烈運動時,運動員和普通人分別靠提高什么為主來增加每分輸出量?

  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提出假設]

  如果在劇烈運動時,普通人主要通過增加心率來提高心輸出量,運動員主要通過增加每搏輸出量來增加心輸出量,那么,測普通人劇烈運動后的心率將會比安靜狀態時的心率顯著增加,而運動員劇烈運動后的心率比安靜狀態時的心率增加不多。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對比實驗法。

  實驗組:(A組):選5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學;

  對照組:(B組):5名中等鍛煉水平的同學。

  注意:兩組同學性別、身高、體重應相近(想一想為什么?)

  方法步驟:

 。1)       測兩組同學安靜時的心率,計算各組平均值

 。2)       學生做下蹲動作50次后,測兩組同學的心率,計算各組的平均值。

 。3)       學生做下蹲動作100次后,測兩組同學的心率,計算各組的平均值。

  (4)       將結果填入下表。

  A組同學

  安靜時的心率

  下蹲50次后的心率

  下蹲100次后的心率

  B組同學

  安靜時的心率

  下蹲50次后的心率

  下蹲100次后的心率                                            

  平均       

  (5)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討論:

 、 結果是否與預期相符?

 、 在選擇參加實驗的同學時,為什么兩組同學性別、身高、體重等條件應盡量相似?

  教師出示投影資料:

  運動員及普通人的最大耗氧量及最大心輸出量:

  人員

  最大耗氧量

  (升/分)

  心率(次/分)

  每搏輸出血量

 。ê辽

  最大心輸出血量

 。ê辽

  運動員

  約5.2

  190

  160

  30400

  普通人

  約3.2

  200

  100

  20000

  從上表可以看出:運動員由于經常參加鍛煉,心肌發達,收縮有力,工作潛力大。能夠擔負繁重的工作。

  通過實驗及結合上述表格可得出什么結論?

  得出結論:同在劇烈運動時,要達到每分輸出的血量相等的水平,運動員主要是以增加每搏輸出的血量來實現的,而普通人則主要是以增快心率來實現的。因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夠擔負繁重的工作,而且工作能持久;而不經常鍛煉的人,心臟容易疲勞,工作不能持久。

  提示學生:要有強健的心臟,應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講述吸煙和酗酒對心臟和血管的有害影響:教師結合實例來說明,使學生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自覺做到不吸煙、不酗酒。并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自己的心臟強健。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血管

  種類

  管壁

  管腔

  彈性

  血流速度

  功能

  動脈

  厚

  小

  大

  快

  運輸血液

  (心臟→全身)

  靜脈

  薄

  大

  小

  慢

  運輸血液

 。ㄈ怼 心臟)

  毛細血管

  極薄

  極小 

  極慢

  物質交換的場所

  二、心臟

  (一)   位置和形狀

  探究活動

  環境因素對心率的影響-化學物質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提出問題]:化學物質對水蚤心率有影響嗎?

  假設:如果化學物質對水蚤的心率有影響,那么,用低濃度的酒精、可樂、煙草浸出液處理會使水蚤的心率加快,用高濃度酒精、阿司匹林、心得寧處理會使水蚤的心率減慢

  [設計并完成實驗]

  實驗類型:對比實驗法

  實驗組:加藥液中的水蚤

  對照組:清水中的水蚤

  實 

  驗

  設

  制

  1組

  2組

  3組

  4組

  5組  

  6組

  對照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實

  驗

  條

  件

  清

  水

  2%

  酒精

  清

  水

  20%

  酒精

  清

  水

  可

  樂

  清

  水

  煙

  液

  清

  水

  阿司

  匹林

  清

  水

  心

  得

  寧

  [方法步驟]

  1、      制作臨時裝片(用吸管吸2只活的水蚤,放在潔凈的載玻片上,如果水太多了,用手側一下載玻片或用吸水紙吸去多余的水)

  2、      在低倍鏡下辨認心臟(認識水蚤:頭部有大小觸角,背部有一個橢圓形心臟在跳,跳得很快,腹部有附肢也在動,這不是心臟)

  3、      測定對照組(清水中的水蚤)的心率:每只測三次,每次15秒*4,記錄數據。

  4、      在載玻片上滴加藥品,等待5分鐘,此時計算個人平均值和小組平均值

  5、      測定實驗組(加藥后的水蚤)的心率:每只測三次,每次15秒*4,記錄數據。

  6、      整理數據:全班統計數據于下表中。

  水蚤心率統計表 

  對照組

  實驗組

  第

  一

  只

  一次  

  二次  

  三次  

  第

  二

  只

  一次  

  二次  

  三次  

  個人

  平均   

  小組

  平均   

  大組

  平均   

  7、實驗結果的分析:

  組別

  實驗現象

  分析結果

  1

  對照組<實驗組

  低濃度酒精使心率加快

  2

  對照組>實驗組

  高濃度酒精使心率減慢

  3

  對照組<實驗組

  可樂使心率加快

  4

  對照組<實驗組

  煙草浸出液使心率加快

  5

  對照組>實驗組

  阿司匹林使心率減慢

  6

  對照組>實驗組

  心得寧使心率減慢

  [得出結論]

  1、支持假設

  2、吸煙、飲酒有害健康,可樂等飲料不宜多喝,服藥需遵醫囑。

  分析實驗誤差:

  1.記時

  2.有的同學數時眼疲勞

  3.跳得很快,跟不上來

  4.算平均值有誤差

  5.水蚤種類可能不同,大小不同。

  探究活動

  心率與年齡的關系

  探究目的:

  通過探究來尋求各個年齡段心率的變化情況,使人們了解自身心率變化的正常情況,學會保健。

  [提出問題]心率與年齡有關系嗎?

  [提出假設]假設有關系,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率逐漸下降,到成年人,趨于穩定。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

  分別選不同年齡段的健康的人(每個年齡段的人最好選100個左右)測量他們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求出平均值,畫出曲線圖進行分析比較。

  實驗步驟:

  1.  測量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心率(平靜狀態)

  2.  作好記錄

  3.  設計表格

  年齡

  平均心率(次/分)

  10歲以下(兒童) 

  10~25歲左右(青少年) 

  25~45歲左右(中青年) 

  45歲以后(老年) 

  4.  統計不同年齡段人心率的平均值,記錄在上面的表格中。

  5.  作出心率與年齡關系的柱狀統計圖及曲線圖。

  6.  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

  7.得出結論。

血管和心臟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使學生理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2.通過對心臟的觀察,使學生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的基本知識。

  3.使學生知道心率和心輸出量的基本知識。

  4.使學生知道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以及飲酒對心臟和血管的有害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分組對豬心臟(或羊心臟)的觀察和描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過學生對三種血管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心率及心輸出量,使學生會測自己的心率及心輸出量,從而會分析自己心臟的工作狀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毛細血管及心臟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學習使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并養成不酗酒的好習慣。在分組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血管是體內物質運輸的管道系統,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關于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臟觀察的分組實驗的指導與組織,心臟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心臟的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做好三個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觀察哺乳動物豬或羊心臟的結構,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和模型的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

  關于血管部分:

  結合課上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分組實驗及三種血管的掛圖,加深對三種血管的管壁的結構和血管內血流速度的識記效果。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最好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內容,使觀察有的放矢,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設計如下: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 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講述三種血管時:

  首先講清楚三種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稱是根據它輸送血液的方向來確定的;其次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頸部或腕部動脈和搏動,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靜脈)等,使學生對動、靜脈有感性認識;在講述毛細血管時,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與其結構特點相互適應的關系進行教學,如圍繞毛細血管是管內血液和管外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這一點,講授毛細血管的特點(量多、分布廣、管細、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這些特點有利于物質交換。這樣,使學生對毛細血管的特點容易明白,不致死記硬背,而且有助于對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理解。

  關于心臟部分:

  結合課上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的演示實驗及心臟的掛圖、模型,由感性認識入手加強對心臟四個腔、各腔的結構特點及各腔相連的血管名稱的識記效果。有條件的學校最好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采用邊講邊觀察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按先觀察外形,再觀察內部結構的順序進行觀察,并且列出觀察提綱:1.如何分清心臟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間溝兩側的軟硬,比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開心壁,驗證心壁的厚薄,觀察心臟的四個腔是如何相通的?4.觀察與心臟四腔相連的血管的名稱 。使觀察明確具體,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時布置討論的問題:如觀察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房室瓣及動脈管基部的動脈瓣,數一數有幾個,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讓學生邊觀察邊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好要求畫圖記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有條件的學校,觀察完后,安排學生上講臺前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瓣膜的作用可用一個演示實驗——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來突破。在心臟結構的解剖觀察的基礎上,最后讓學生邊總結邊用表格的方式歸納如下,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結構名稱

  位置或連接關系

  功能

  心  包  膜

  心臟外面

  保護心臟

  內  腔

  心 房

  左心房

  肺靜脈

  推動血液循環流動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心室

  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室

  肺動脈

  瓣  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間

  防止血液倒流

  動脈瓣

  心室和動脈間

  聯系日常生活實際來學習心率、心輸出量、心臟的鍛煉和保健等知識。

  如可讓每個學生用聽診器測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心率。比較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心臟工作情況來講述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三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血管

  新課的引入: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主要是由血液來完成的。血液在人體哪些部位流動?怎樣流動?流動的動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構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流動的。流動的動力來自心臟的搏動。

  板書:第二節 

  師:血管從粗到細,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樣,人體內的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0萬公里。回憶初一學過的知識,血管分為哪幾種?

  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自己的頸部、腕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律?

  學生摸后回答。

  師: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觀察后回答。

  師:你摸到跳動的部位是動脈,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連接動脈和靜脈的是毛細血管。

  出示三種血管的掛圖: 讓學生觀察掛圖并結合書本討論以下問題:

  1、  動脈和靜脈是如何定義的?

  2、  動脈、靜脈內血液流動的方向如何?

  3、  從掛圖上分析比較三種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并發言后,老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予以補充和修正。

  老師進一步依據掛圖,為學生具體講述動脈管壁和靜脈管壁的特點:

  (1)  動脈管壁一般可分為外、中、內三層,其中層主要是彈性纖維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彈性和收縮性。大的動脈中層厚,彈性纖維多,故彈性大。

  (2)  靜脈的管壁相對較薄,彈性較小。

  提問:動脈、靜脈管壁彈性大小不同與血流方向有什么關系?

  動脈、靜脈的分布有何不同?舉一至兩個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設疑:一般說:“水往低處流”,那么,下肢靜脈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臟呢?

  教書出示掛圖(或讓學生看書第29頁圖VI-26),使學生了解在四肢的靜脈的內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靜脈瓣。

  讓學生討論:四肢的靜脈瓣有什么作用?

  教師講解:

  肌肉收縮,壓擠靜脈,(靜脈壁很薄,易被壓擠,)這時,兩個靜脈瓣之間的血液被分成兩部分,上部的血液沖開靜脈瓣繼續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時,靜脈瓣關閉,而停留在血管內;肌肉舒張,壓力降低,下段的血壓高,沖開靜脈瓣,血液向前流動,這保證血液送回心臟方向,而不會倒流。

  教師可演示模型來加深學生對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認識。

  教師提問:毛細血管是一種什么樣的血管?為什么叫它毛細血管?

  學生回答:它是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

  老師根據掛圖講述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

  (1)       毛細血管極細,內徑僅有8~10微米,

  (2)       管壁極薄,僅有一層上皮細胞。

  但毛細血管數量大,分布廣,一個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細血管首尾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轉一圈。

  提問引起學生探索:

  根據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定義,你推斷血液在三種血管內的血流速度怎樣?在血管內血流方向應該是什么樣?

  學生回答:

  血流速度:動脈管內血流的速度快,靜脈管內的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內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動脈→ 毛細血管 → 靜脈。

  教師提供實驗材料——無色素的小魚供學生觀察尾鰭的血流情況以驗證自己的判斷。 

  實驗: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流現象

  方法步驟:

  1用浸濕的棉花將小魚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露出尾部

  2 將小魚側放在培養皿中,尾鰭平貼在培養皿底面(魚頭朝正前方)

  3 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血液流動情況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魚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魚鰓部的濕潤;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保持載物臺與鏡頭的清潔。

  反饋學生觀察的結果。并讓學生根據這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分析:血液的營養在哪里最適于交給組織細胞,為什么?

  學生回答:

  在毛細血管處,因為毛細血管壁極薄,管內血液流動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處細胞的周圍都有毛細血管的分布。

  教師補充:

  毛細血管有這些特點,所以它是血液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而動脈和靜脈主要是運送血液。

  反饋:老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將三種血管進行比較:

  血管名稱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點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第 1 2 3 4 頁  

血管和心臟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使學生理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2.通過對心臟的觀察,使學生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的基本知識。

  3.使學生知道心率和心輸出量的基本知識。

  4.使學生知道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以及飲酒對心臟和血管的有害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分組對豬心臟(或羊心臟)的觀察和描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過學生對三種血管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心率及心輸出量,使學生會測自己的心率及心輸出量,從而會分析自己心臟的工作狀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毛細血管及心臟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學習使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并養成不酗酒的好習慣。在分組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血管是體內物質運輸的管道系統,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關于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臟觀察的分組實驗的指導與組織,心臟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心臟的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做好三個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觀察哺乳動物豬或羊心臟的結構,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和模型的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

  關于血管部分:

  結合課上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分組實驗及三種血管的掛圖,加深對三種血管的管壁的結構和血管內血流速度的識記效果。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最好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內容,使觀察有的放矢,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設計如下: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 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講述三種血管時:

  首先講清楚三種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稱是根據它輸送血液的方向來確定的;其次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頸部或腕部動脈和搏動,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靜脈)等,使學生對動、靜脈有感性認識;在講述毛細血管時,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與其結構特點相互適應的關系進行教學,如圍繞毛細血管是管內血液和管外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這一點,講授毛細血管的特點(量多、分布廣、管細、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這些特點有利于物質交換。這樣,使學生對毛細血管的特點容易明白,不致死記硬背,而且有助于對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理解。

  關于心臟部分:

  結合課上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的演示實驗及心臟的掛圖、模型,由感性認識入手加強對心臟四個腔、各腔的結構特點及各腔相連的血管名稱的識記效果。有條件的學校最好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采用邊講邊觀察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按先觀察外形,再觀察內部結構的順序進行觀察,并且列出觀察提綱:1.如何分清心臟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間溝兩側的軟硬,比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開心壁,驗證心壁的厚薄,觀察心臟的四個腔是如何相通的?4.觀察與心臟四腔相連的血管的名稱 。使觀察明確具體,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時布置討論的問題:如觀察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房室瓣及動脈管基部的動脈瓣,數一數有幾個,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讓學生邊觀察邊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好要求畫圖記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有條件的學校,觀察完后,安排學生上講臺前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瓣膜的作用可用一個演示實驗——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來突破。在心臟結構的解剖觀察的基礎上,最后讓學生邊總結邊用表格的方式歸納如下,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結構名稱

  位置或連接關系

  功能

  心  包  膜

  心臟外面

  保護心臟

  內  腔

  心 房

  左心房

  肺靜脈

  推動血液循環流動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心室

  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室

  肺動脈

  瓣  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間

  防止血液倒流

  動脈瓣

  心室和動脈間

  聯系日常生活實際來學習心率、心輸出量、心臟的鍛煉和保健等知識。

  如可讓每個學生用聽診器測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心率。比較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心臟工作情況來講述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三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血管

  新課的引入: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主要是由血液來完成的。血液在人體哪些部位流動?怎樣流動?流動的動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構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流動的。流動的動力來自心臟的搏動。

  板書:第二節 

  師:血管從粗到細,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樣,人體內的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0萬公里;貞洺跻粚W過的知識,血管分為哪幾種?

  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自己的頸部、腕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律?

  學生摸后回答。

  師: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觀察后回答。

  師:你摸到跳動的部位是動脈,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連接動脈和靜脈的是毛細血管。

  出示三種血管的掛圖: 讓學生觀察掛圖并結合書本討論以下問題:

  1、  動脈和靜脈是如何定義的?

  2、  動脈、靜脈內血液流動的方向如何?

  3、  從掛圖上分析比較三種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并發言后,老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予以補充和修正。

  老師進一步依據掛圖,為學生具體講述動脈管壁和靜脈管壁的特點:

  (1)  動脈管壁一般可分為外、中、內三層,其中層主要是彈性纖維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彈性和收縮性。大的動脈中層厚,彈性纖維多,故彈性大。

  (2)  靜脈的管壁相對較薄,彈性較小。

  提問:動脈、靜脈管壁彈性大小不同與血流方向有什么關系?

  動脈、靜脈的分布有何不同?舉一至兩個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設疑:一般說:“水往低處流”,那么,下肢靜脈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臟呢?

  教書出示掛圖(或讓學生看書第29頁圖VI-26),使學生了解在四肢的靜脈的內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靜脈瓣。

  讓學生討論:四肢的靜脈瓣有什么作用?

  教師講解:

  肌肉收縮,壓擠靜脈,(靜脈壁很薄,易被壓擠,)這時,兩個靜脈瓣之間的血液被分成兩部分,上部的血液沖開靜脈瓣繼續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時,靜脈瓣關閉,而停留在血管內;肌肉舒張,壓力降低,下段的血壓高,沖開靜脈瓣,血液向前流動,這保證血液送回心臟方向,而不會倒流。

  教師可演示模型來加深學生對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認識。

  教師提問:毛細血管是一種什么樣的血管?為什么叫它毛細血管?

  學生回答:它是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

  老師根據掛圖講述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

 。1)       毛細血管極細,內徑僅有8~10微米,

 。2)       管壁極薄,僅有一層上皮細胞。

  但毛細血管數量大,分布廣,一個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細血管首尾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轉一圈。

  提問引起學生探索:

  根據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定義,你推斷血液在三種血管內的血流速度怎樣?在血管內血流方向應該是什么樣?

  學生回答:

  血流速度:動脈管內血流的速度快,靜脈管內的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內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動脈→ 毛細血管 → 靜脈。

  教師提供實驗材料——無色素的小魚供學生觀察尾鰭的血流情況以驗證自己的判斷。 

  實驗: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流現象

  方法步驟:

  1用浸濕的棉花將小魚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露出尾部

  2 將小魚側放在培養皿中,尾鰭平貼在培養皿底面(魚頭朝正前方)

  3 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血液流動情況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魚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魚鰓部的濕潤;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保持載物臺與鏡頭的清潔。

  反饋學生觀察的結果。并讓學生根據這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分析:血液的營養在哪里最適于交給組織細胞,為什么?

  學生回答:

  在毛細血管處,因為毛細血管壁極薄,管內血液流動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處細胞的周圍都有毛細血管的分布。

  教師補充:

  毛細血管有這些特點,所以它是血液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而動脈和靜脈主要是運送血液。

  反饋:老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將三種血管進行比較:

  血管名稱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點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課時   心臟

  復習提問:1、人體內血管有哪幾種?  2、如何在血流方向上區分動脈和靜脈?

  引入:血液要能在血管中流動還需要動力,其動力來自什么?

  學生回答:來自心臟的搏動。

  板書:二、心臟

  對于心臟,我們并不陌生 ,那么它位于人體的什么部位?

  教師出示掛圖(或看彩圖一),讓學生說出心臟的位置與形狀大小,并在自身胸部摸到心臟的位置,感受到心跳。請一位學生用語言說明。

  1、  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兩肺之間。

  2、  形狀大。盒嗡铺,與各人拳頭大小相似。

  3、  功能:血液流動的動力。

  過渡: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那么,心臟的結構是如何適應這種生理功能的?

  4、  心臟的結構

  讓學生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的演示實驗及心臟的掛圖、模型:

 。ㄓ袟l件的學校最好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結合書及彩圖來觀察實物,并對照心臟的立體模型觀察,搞清楚心臟的結構。)

  方法步驟:

  一、      觀察心臟的外形:

  1.  辨別心臟的前后(正反面),確定心底和心尖的方向。

 。ㄐ牡壮蛴液蠓剑募獬蜃笄跋路。)

  2.  識別房室溝和室間溝:

 。ń牡滋幱幸画h形溝——房室溝,此溝為心臟外面心房與心室的分界。

  心尖的右邊有一溝叫室間溝。它是左右心室的分界。)

  3.把心臟的正面朝上放好(室間溝自右往左);辨別心臟的上下左右。

  4.捏一捏室間溝兩側的軟硬,比較上下心壁的厚薄

 。ㄗ髠缺扔覀扔玻驗樽髠燃∪獍l達,上比下厚)

  5.結合掛圖觀察上、下腔靜脈、肺靜脈、主動脈和肺動脈的位置。

  掛圖或模型反饋心臟外形的觀察結果

  二、觀察心臟的結構(已解剖好)

  (有條件的學校先用錄像演示心臟的解剖過程,再指導學生解剖心臟后再觀察)

  投影寫好觀察提綱:

  1.掀開心壁,驗證心壁的厚薄,觀察四腔:(上為心房,下為心室)

  2.  手指從心房往下伸,觀察心房和心室是否相通,再摸兩個心房之間及兩心室之間是否相通

  3.  將手指從心室往上捅,找到與心室相通的動脈及與心房相通的靜脈。

  4.一根紅線從左心室的血管穿出來,再拿一根藍線從右心室的血管穿出來,把心臟正面朝上放好。

  反饋:(有條件的學?勺寣W生上講臺利用實物投影儀匯報對心臟結構的觀察結果)

  教師提問:心臟的四腔是如何相通的?

  學生回答:左右不通,而是上面的心房與下面的心室相通。

  教師提問:與心房、心室相連的血管都是哪種血管?

  學生回答:與心房相連的是靜脈,與心室相連的是動脈。

  教師出示掛圖,給學生講清與心臟四腔相連血管的具體名稱,并請學生指出血流的方向。最后老師小結并板書: 

  繼續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的瓣膜:

  觀察提綱:

  4.  觀察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房室瓣:從打開的口往里看,找到膜一樣的結構,而且被繩拉在一起連在心室壁上。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5.  觀察動脈瓣:把動脈管提起來,拉開看動脈管基部是否有兜,數一數有幾個兜?想一想這些兜有什么作用?

  反饋:學生回答:心臟中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一些兜狀結構。

  教師指出:在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在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

  引導學生探索:這些瓣膜在心臟中起什么作用?

  演示實驗:教師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讓學生觀察水從何處流出來。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內注水,水都從肺動脈流出來,向肺靜脈內注水,水從主動脈內流出來。

  教師再從各種渠道分別向心臟灌水:從動脈向心室內注水,從心室向動脈方向注水,從心室向心房注水,從心房向心室方向注水,讓學生觀察水是如何流動的?

  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無論向心臟如何注水,水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動脈,

  總結:心臟內血液流動的方向: 靜脈→心房 → 心室 → 動脈

  教師引導:為什么會這樣?心臟中有什么結構阻止了水(血液)從動脈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心房?根據此演示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心臟內的瓣膜可阻止血液倒流。

  教師最后小結心臟中瓣膜的種類與功能

  最后教師用順口溜來總結心臟的結構:

  上房下室向下通

  左右房室不相通——有室間溝、房室溝

  房連靜脈室連動

  靜房室動不倒流——有動脈瓣

  指導學生收拾實驗用具,下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課時   心臟的功能指標

  復習心臟的結構

  導入  :那么,心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教師可對照掛圖進行講解心搏的過程。

  心臟的搏動——心肌收縮,推動著血液向前流動。具體過程:

  當心房收縮時,由于內壓力升高,其內的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由右心房流至右心室。當心室收縮時,其內部壓力升高,使房室間的房室瓣關閉,因此封閉了房室之間的通道,阻止血液倒流。于是,受到擠壓的血液只能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當心室收縮終了而又開始舒張時,由于心室擴大,內部壓力降低,使主動脈和肺動脈內的血液回流,導致動脈基部的動脈瓣關閉,阻止動脈內的血液向心室倒流,當心房收縮完畢而開始舒張時,其內部壓力降低,使靜脈內的血液分別由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同時,肺靜脈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由此可見,心臟在每一次搏動中借心室的收縮把血液送到動脈內,同時借心房的舒張而將血液自靜脈引回,故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樞紐。

  過渡:用什么來衡量心臟的工作潛力的高低?我們用心率和心輸出量來衡量每個人心臟功能的狀況。

  板書:(三)心率

  1、概念——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

  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個學生用聽診器測出自己的心率。

  實驗:我們的心率

  方法步驟:

 。1).學生四人一組,用聽診器分別測出每個人的心率,并記錄數值

  (2).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心率,男性平均心率,女性平均心率。進行比較。

  教師指出:心率隨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而不同。如:出生嬰兒一般120—130次/分,三歲以內一般大于100次/分,總的講,女性心率快于男性,缺乏鍛煉的人快于經常鍛煉的人,同一個人,在安靜、睡眠時的心率比運動、激動緊張時的心率慢。

  2、心率的正常值:(板書)

  成年人心率的平均值:75次/分,

  正常變動范圍:60--100次/分

  如果心率 <60次,心動過緩(運動員除外)

  >100次,心動過速。

  經常鍛煉的人,心率較慢。

  另外,在病理時,如甲亢、失血、發熱時心率加快,一般體溫上升10C心率快10-20次。如果心搏間隔或強弱不規律,即為心律不齊。

  板書:(四).心輸出量

  1、概念—心臟收縮時,向動脈射出血量的多少。它是衡量心臟功能的標志。

  正常左右心室輸出量相等,只計其一,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輸出量,一般60—80毫升。心臟每分鐘的輸出量叫每分輸出量。

  讓學生指出心輸出量的計算方法:

  2、每分輸出量=每博輸出量×心率

  請學生計算:一個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率是75次,每搏輸出量是70毫升,那么,他的每分輸出量是多少?

  學生計算并回答:每分輸出量=70×75=5250毫升。

  討論:影響心輸出量的可能因素,并初步分析原因。

  回答:體育鍛煉、運動、激動等。

  板書:(五)   心臟的鍛煉和保健

  通過探索運動員和普通人在劇烈運動時心率的變化的實驗來講述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探索: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分析資料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投影表格:

  人員

  心肌收縮力

  心率(次/分)

  每搏輸出血量

  (毫升)

  每分輸出血量

 。ê辽

  心臟工作的潛力

  運動員

  較強

  50

  105

  5250

  較大

  普通人

  較弱

  75

  70

  5250

  較小

  分析: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輸出量是相近的,心率卻不同。即每搏輸出量有異。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每搏輸出量比普通人高,且他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心肌發達,心臟工作潛力大。

  [提出問題]:

  參加劇烈運動時,運動員和普通人分別靠提高什么為主來增加每分輸出量?

  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提出假設]

  如果在劇烈運動時,普通人主要通過增加心率來提高心輸出量,運動員主要通過增加每搏輸出量來增加心輸出量,那么,測普通人劇烈運動后的心率將會比安靜狀態時的心率顯著增加,而運動員劇烈運動后的心率比安靜狀態時的心率增加不多。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對比實驗法。

  實驗組:(A組):選5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學;

  對照組:(B組):5名中等鍛煉水平的同學。

  注意:兩組同學性別、身高、體重應相近(想一想為什么?)

  方法步驟:

  (1)       測兩組同學安靜時的心率,計算各組平均值

 。2)       學生做下蹲動作50次后,測兩組同學的心率,計算各組的平均值。

 。3)       學生做下蹲動作100次后,測兩組同學的心率,計算各組的平均值。

 。4)       將結果填入下表。

  A組同學

  安靜時的心率

  下蹲50次后的心率

  下蹲100次后的心率

  B組同學

  安靜時的心率

  下蹲50次后的心率

  下蹲100次后的心率                                        

  平均       

  (5)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討論:

 、 結果是否與預期相符?

  ② 在選擇參加實驗的同學時,為什么兩組同學性別、身高、體重等條件應盡量相似?

  教師出示投影資料:

  運動員及普通人的最大耗氧量及最大心輸出量:

  人員

  最大耗氧量

 。ㄉ/分)

  心率(次/分)

  每搏輸出血量

 。ê辽

  最大心輸出血量

 。ê辽

  運動員

  約5.2

  190

  160

  30400

  普通人

  約3.2

  200

  100

  20000

  從上表可以看出:運動員由于經常參加鍛煉,心肌發達,收縮有力,工作潛力大。能夠擔負繁重的工作。

  通過實驗及結合上述表格可得出什么結論?

  得出結論:同在劇烈運動時,要達到每分輸出的血量相等的水平,運動員主要是以增加每搏輸出的血量來實現的,而普通人則主要是以增快心率來實現的。因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夠擔負繁重的工作,而且工作能持久;而不經常鍛煉的人,心臟容易疲勞,工作不能持久。

  提示學生:要有強健的心臟,應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講述吸煙和酗酒對心臟和血管的有害影響:教師結合實例來說明,使學生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自覺做到不吸煙、不酗酒。并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自己的心臟強健。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血管

  種類

  管壁

  管腔

  彈性

  血流速度

  功能

  動脈

  厚

  小

  大

  快

  運輸血液

  (心臟→全身)

  靜脈

  薄

  大

  小

  慢

  運輸血液

  (全身→ 心臟)

  毛細血管

  極薄

  極小 

  極慢

  物質交換的場所

  二、心臟

 。ㄒ唬   位置和形狀

  探究活動

  環境因素對心率的影響-化學物質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提出問題]:化學物質對水蚤心率有影響嗎?

  假設:如果化學物質對水蚤的心率有影響,那么,用低濃度的酒精、可樂、煙草浸出液處理會使水蚤的心率加快,用高濃度酒精、阿司匹林、心得寧處理會使水蚤的心率減慢

  [設計并完成實驗]

  實驗類型:對比實驗法

  實驗組:加藥液中的水蚤

  對照組:清水中的水蚤

  實 

  驗

  設

  制

  1組

  2組

  3組

  4組

  5組  

  6組

  對照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實

  驗

  條

  件

  清

  水

  2%

  酒精

  清

  水

  20%

  酒精

  清

  水

  可

  樂

  清

  水

  煙

  液

  清

  水

  阿司

  匹林

  清

  水

  心

  得

  寧

  [方法步驟]

  1、      制作臨時裝片(用吸管吸2只活的水蚤,放在潔凈的載玻片上,如果水太多了,用手側一下載玻片或用吸水紙吸去多余的水)

  2、      在低倍鏡下辨認心臟(認識水蚤:頭部有大小觸角,背部有一個橢圓形心臟在跳,跳得很快,腹部有附肢也在動,這不是心臟)

  3、      測定對照組(清水中的水蚤)的心率:每只測三次,每次15秒*4,記錄數據。

  4、      在載玻片上滴加藥品,等待5分鐘,此時計算個人平均值和小組平均值

  5、      測定實驗組(加藥后的水蚤)的心率:每只測三次,每次15秒*4,記錄數據。

  6、      整理數據:全班統計數據于下表中。

  水蚤心率統計表 

  對照組

  實驗組

  第

  一

  只

  一次  

  二次  

  三次  

  第

  二

  只

  一次  

  二次  

  三次  

  個人

  平均   

  小組

  平均   

  大組

  平均   

  7、實驗結果的分析:

  組別

  實驗現象

  分析結果

  1

  對照組<實驗組

  低濃度酒精使心率加快

  2

  對照組>實驗組

  高濃度酒精使心率減慢

  3

  對照組<實驗組

  可樂使心率加快

  4

  對照組<實驗組

  煙草浸出液使心率加快

  5

  對照組>實驗組

  阿司匹林使心率減慢

  6

  對照組>實驗組

  心得寧使心率減慢

  [得出結論]

  1、支持假設

  2、吸煙、飲酒有害健康,可樂等飲料不宜多喝,服藥需遵醫囑。

  分析實驗誤差:

  1.記時

  2.有的同學數時眼疲勞

  3.跳得很快,跟不上來

  4.算平均值有誤差

  5.水蚤種類可能不同,大小不同。

  探究活動

  心率與年齡的關系

  探究目的:

  通過探究來尋求各個年齡段心率的變化情況,使人們了解自身心率變化的正常情況,學會保健。

  [提出問題]心率與年齡有關系嗎?

  [提出假設]假設有關系,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率逐漸下降,到成年人,趨于穩定。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

  分別選不同年齡段的健康的人(每個年齡段的人最好選100個左右)測量他們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求出平均值,畫出曲線圖進行分析比較。

  實驗步驟:

  1.  測量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心率(平靜狀態)

  2.  作好記錄

  3.  設計表格

  年齡

  平均心率(次/分)

  10歲以下(兒童) 

  10~25歲左右(青少年) 

  25~45歲左右(中青年) 

  45歲以后(老年) 

  4.  統計不同年齡段人心率的平均值,記錄在上面的表格中。

  5.  作出心率與年齡關系的柱狀統計圖及曲線圖。

  6.  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

  7.得出結論。

血管和心臟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使學生理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2.通過對心臟的觀察,使學生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的基本知識。

  3.使學生知道心率和心輸出量的基本知識。

  4.使學生知道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以及飲酒對心臟和血管的有害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分組對豬心臟(或羊心臟)的觀察和描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過學生對三種血管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心率及心輸出量,使學生會測自己的心率及心輸出量,從而會分析自己心臟的工作狀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毛細血管及心臟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學習使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并養成不酗酒的好習慣。在分組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血管是體內物質運輸的管道系統,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關于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臟觀察的分組實驗的指導與組織,心臟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心臟的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做好三個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觀察哺乳動物豬或羊心臟的結構,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和模型的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

  關于血管部分:

  結合課上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分組實驗及三種血管的掛圖,加深對三種血管的管壁的結構和血管內血流速度的識記效果。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最好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內容,使觀察有的放矢,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設計如下: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 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講述三種血管時:

  首先講清楚三種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稱是根據它輸送血液的方向來確定的;其次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頸部或腕部動脈和搏動,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靜脈)等,使學生對動、靜脈有感性認識;在講述毛細血管時,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與其結構特點相互適應的關系進行教學,如圍繞毛細血管是管內血液和管外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這一點,講授毛細血管的特點(量多、分布廣、管細、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這些特點有利于物質交換。這樣,使學生對毛細血管的特點容易明白,不致死記硬背,而且有助于對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理解。

  關于心臟部分:

  結合課上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的演示實驗及心臟的掛圖、模型,由感性認識入手加強對心臟四個腔、各腔的結構特點及各腔相連的血管名稱的識記效果。有條件的學校最好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采用邊講邊觀察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按先觀察外形,再觀察內部結構的順序進行觀察,并且列出觀察提綱:1.如何分清心臟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間溝兩側的軟硬,比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開心壁,驗證心壁的厚薄,觀察心臟的四個腔是如何相通的?4.觀察與心臟四腔相連的血管的名稱 。使觀察明確具體,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時布置討論的問題:如觀察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房室瓣及動脈管基部的動脈瓣,數一數有幾個,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讓學生邊觀察邊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好要求畫圖記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有條件的學校,觀察完后,安排學生上講臺前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瓣膜的作用可用一個演示實驗——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來突破。在心臟結構的解剖觀察的基礎上,最后讓學生邊總結邊用表格的方式歸納如下,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結構名稱

  位置或連接關系

  功能

  心  包  膜

  心臟外面

  保護心臟

  內  腔

  心 房

  左心房

  肺靜脈

  推動血液循環流動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心室

  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室

  肺動脈

  瓣  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間

  防止血液倒流

  動脈瓣

  心室和動脈間

  聯系日常生活實際來學習心率、心輸出量、心臟的鍛煉和保健等知識。

  如可讓每個學生用聽診器測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心率。比較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心臟工作情況來講述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三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血管

  新課的引入: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主要是由血液來完成的。血液在人體哪些部位流動?怎樣流動?流動的動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構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流動的。流動的動力來自心臟的搏動。

  板書:第二節 

  師:血管從粗到細,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樣,人體內的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0萬公里。回憶初一學過的知識,血管分為哪幾種?

  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自己的頸部、腕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律?

  學生摸后回答。

  師: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觀察后回答。

  師:你摸到跳動的部位是動脈,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連接動脈和靜脈的是毛細血管。

  出示三種血管的掛圖: 讓學生觀察掛圖并結合書本討論以下問題:

  1、  動脈和靜脈是如何定義的?

  2、  動脈、靜脈內血液流動的方向如何?

  3、  從掛圖上分析比較三種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并發言后,老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予以補充和修正。

  老師進一步依據掛圖,為學生具體講述動脈管壁和靜脈管壁的特點:

  (1)  動脈管壁一般可分為外、中、內三層,其中層主要是彈性纖維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彈性和收縮性。大的動脈中層厚,彈性纖維多,故彈性大。

  (2)  靜脈的管壁相對較薄,彈性較小。

  提問:動脈、靜脈管壁彈性大小不同與血流方向有什么關系?

  動脈、靜脈的分布有何不同?舉一至兩個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設疑:一般說:“水往低處流”,那么,下肢靜脈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臟呢?

  教書出示掛圖(或讓學生看書第29頁圖VI-26),使學生了解在四肢的靜脈的內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靜脈瓣。

  讓學生討論:四肢的靜脈瓣有什么作用?

  教師講解:

  肌肉收縮,壓擠靜脈,(靜脈壁很薄,易被壓擠,)這時,兩個靜脈瓣之間的血液被分成兩部分,上部的血液沖開靜脈瓣繼續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時,靜脈瓣關閉,而停留在血管內;肌肉舒張,壓力降低,下段的血壓高,沖開靜脈瓣,血液向前流動,這保證血液送回心臟方向,而不會倒流。

  教師可演示模型來加深學生對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認識。

  教師提問:毛細血管是一種什么樣的血管?為什么叫它毛細血管?

  學生回答:它是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

  老師根據掛圖講述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

 。1)       毛細血管極細,內徑僅有8~10微米,

 。2)       管壁極薄,僅有一層上皮細胞。

  但毛細血管數量大,分布廣,一個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細血管首尾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轉一圈。

  提問引起學生探索:

  根據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定義,你推斷血液在三種血管內的血流速度怎樣?在血管內血流方向應該是什么樣?

  學生回答:

  血流速度:動脈管內血流的速度快,靜脈管內的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內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動脈→ 毛細血管 → 靜脈。

  教師提供實驗材料——無色素的小魚供學生觀察尾鰭的血流情況以驗證自己的判斷。 

  實驗: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流現象

  方法步驟:

  1用浸濕的棉花將小魚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露出尾部

  2 將小魚側放在培養皿中,尾鰭平貼在培養皿底面(魚頭朝正前方)

  3 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血液流動情況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魚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魚鰓部的濕潤;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保持載物臺與鏡頭的清潔。

  反饋學生觀察的結果。并讓學生根據這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分析:血液的營養在哪里最適于交給組織細胞,為什么?

  學生回答:

  在毛細血管處,因為毛細血管壁極薄,管內血液流動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處細胞的周圍都有毛細血管的分布。

  教師補充:

  毛細血管有這些特點,所以它是血液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而動脈和靜脈主要是運送血液。

  反饋:老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將三種血管進行比較:

  血管名稱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點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課時   心臟

  復習提問:1、人體內血管有哪幾種?  2、如何在血流方向上區分動脈和靜脈?

  引入:血液要能在血管中流動還需要動力,其動力來自什么?

  學生回答:來自心臟的搏動。

  板書:二、心臟

  對于心臟,我們并不陌生 ,那么它位于人體的什么部位?

  教師出示掛圖(或看彩圖一),讓學生說出心臟的位置與形狀大小,并在自身胸部摸到心臟的位置,感受到心跳。請一位學生用語言說明。

  1、  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兩肺之間。

  2、  形狀大。盒嗡铺,與各人拳頭大小相似。

  3、  功能:血液流動的動力。

  過渡: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那么,心臟的結構是如何適應這種生理功能的?

  4、  心臟的結構

  讓學生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的演示實驗及心臟的掛圖、模型:

  (有條件的學校最好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結合書及彩圖來觀察實物,并對照心臟的立體模型觀察,搞清楚心臟的結構。)

  方法步驟:

  一、      觀察心臟的外形:

  1.  辨別心臟的前后(正反面),確定心底和心尖的方向。

  (心底朝向右后方,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2.  識別房室溝和室間溝:

 。ń牡滋幱幸画h形溝——房室溝,此溝為心臟外面心房與心室的分界。

  心尖的右邊有一溝叫室間溝。它是左右心室的分界。)

  3.把心臟的正面朝上放好(室間溝自右往左);辨別心臟的上下左右。

  4.捏一捏室間溝兩側的軟硬,比較上下心壁的厚薄

 。ㄗ髠缺扔覀扔玻驗樽髠燃∪獍l達,上比下厚)

  5.結合掛圖觀察上、下腔靜脈、肺靜脈、主動脈和肺動脈的位置。

  掛圖或模型反饋心臟外形的觀察結果

  二、觀察心臟的結構(已解剖好)

  (有條件的學校先用錄像演示心臟的解剖過程,再指導學生解剖心臟后再觀察)

  投影寫好觀察提綱:

  1.掀開心壁,驗證心壁的厚薄,觀察四腔:(上為心房,下為心室)

  2.  手指從心房往下伸,觀察心房和心室是否相通,再摸兩個心房之間及兩心室之間是否相通

  3.  將手指從心室往上捅,找到與心室相通的動脈及與心房相通的靜脈。

  4.一根紅線從左心室的血管穿出來,再拿一根藍線從右心室的血管穿出來,把心臟正面朝上放好。

  反饋:(有條件的學?勺寣W生上講臺利用實物投影儀匯報對心臟結構的觀察結果)

  教師提問:心臟的四腔是如何相通的?

  學生回答:左右不通,而是上面的心房與下面的心室相通。

  教師提問:與心房、心室相連的血管都是哪種血管?

  學生回答:與心房相連的是靜脈,與心室相連的是動脈。

  教師出示掛圖,給學生講清與心臟四腔相連血管的具體名稱,并請學生指出血流的方向。最后老師小結并板書: 

  繼續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的瓣膜:

  觀察提綱:

  4.  觀察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房室瓣:從打開的口往里看,找到膜一樣的結構,而且被繩拉在一起連在心室壁上。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5.  觀察動脈瓣:把動脈管提起來,拉開看動脈管基部是否有兜,數一數有幾個兜?想一想這些兜有什么作用?

  反饋:學生回答:心臟中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一些兜狀結構。

  教師指出:在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在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

  引導學生探索:這些瓣膜在心臟中起什么作用?

  演示實驗:教師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讓學生觀察水從何處流出來。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內注水,水都從肺動脈流出來,向肺靜脈內注水,水從主動脈內流出來。

  教師再從各種渠道分別向心臟灌水:從動脈向心室內注水,從心室向動脈方向注水,從心室向心房注水,從心房向心室方向注水,讓學生觀察水是如何流動的?

  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無論向心臟如何注水,水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動脈,

  總結:心臟內血液流動的方向: 靜脈→心房 → 心室 → 動脈

  教師引導:為什么會這樣?心臟中有什么結構阻止了水(血液)從動脈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心房?根據此演示實驗,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心臟內的瓣膜可阻止血液倒流。

  教師最后小結心臟中瓣膜的種類與功能

  最后教師用順口溜來總結心臟的結構:

  上房下室向下通

  左右房室不相通——有室間溝、房室溝

  房連靜脈室連動

  靜房室動不倒流——有動脈瓣

  指導學生收拾實驗用具,下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課時   心臟的功能指標

  復習心臟的結構

  導入  :那么,心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教師可對照掛圖進行講解心搏的過程。

  心臟的搏動——心肌收縮,推動著血液向前流動。具體過程:

  當心房收縮時,由于內壓力升高,其內的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由右心房流至右心室。當心室收縮時,其內部壓力升高,使房室間的房室瓣關閉,因此封閉了房室之間的通道,阻止血液倒流。于是,受到擠壓的血液只能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當心室收縮終了而又開始舒張時,由于心室擴大,內部壓力降低,使主動脈和肺動脈內的血液回流,導致動脈基部的動脈瓣關閉,阻止動脈內的血液向心室倒流,當心房收縮完畢而開始舒張時,其內部壓力降低,使靜脈內的血液分別由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同時,肺靜脈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由此可見,心臟在每一次搏動中借心室的收縮把血液送到動脈內,同時借心房的舒張而將血液自靜脈引回,故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樞紐。

  過渡:用什么來衡量心臟的工作潛力的高低?我們用心率和心輸出量來衡量每個人心臟功能的狀況。

  板書:(三)心率

  1、概念——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

  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個學生用聽診器測出自己的心率。

  實驗:我們的心率

  方法步驟:

 。1).學生四人一組,用聽診器分別測出每個人的心率,并記錄數值

  (2).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心率,男性平均心率,女性平均心率。進行比較。

  教師指出:心率隨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而不同。如:出生嬰兒一般120—130次/分,三歲以內一般大于100次/分,總的講,女性心率快于男性,缺乏鍛煉的人快于經常鍛煉的人,同一個人,在安靜、睡眠時的心率比運動、激動緊張時的心率慢。

  2、心率的正常值:(板書)

  成年人心率的平均值:75次/分,

  正常變動范圍:60--100次/分

  如果心率 <60次,心動過緩(運動員除外)

  >100次,心動過速。

  經常鍛煉的人,心率較慢。

  另外,在病理時,如甲亢、失血、發熱時心率加快,一般體溫上升10C心率快10-20次。如果心搏間隔或強弱不規律,即為心律不齊。

  板書:(四).心輸出量

  1、概念—心臟收縮時,向動脈射出血量的多少。它是衡量心臟功能的標志。

  正常左右心室輸出量相等,只計其一,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輸出量,一般60—80毫升。心臟每分鐘的輸出量叫每分輸出量。

  讓學生指出心輸出量的計算方法:

  2、每分輸出量=每博輸出量×心率

  請學生計算:一個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率是75次,每搏輸出量是70毫升,那么,他的每分輸出量是多少?

  學生計算并回答:每分輸出量=70×75=5250毫升。

  討論:影響心輸出量的可能因素,并初步分析原因。

  回答:體育鍛煉、運動、激動等。

  板書:(五)   心臟的鍛煉和保健

  通過探索運動員和普通人在劇烈運動時心率的變化的實驗來講述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探索: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分析資料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投影表格:

  人員

  心肌收縮力

  心率(次/分)

  每搏輸出血量

 。ê辽

  每分輸出血量

  (毫升)

  心臟工作的潛力

  運動員

  較強

  50

  105

  5250

  較大

  普通人

  較弱

  75

  70

  5250

  較小

  分析: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輸出量是相近的,心率卻不同。即每搏輸出量有異。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每搏輸出量比普通人高,且他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心肌發達,心臟工作潛力大。

  [提出問題]:

  參加劇烈運動時,運動員和普通人分別靠提高什么為主來增加每分輸出量?

  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提出假設]

  如果在劇烈運動時,普通人主要通過增加心率來提高心輸出量,運動員主要通過增加每搏輸出量來增加心輸出量,那么,測普通人劇烈運動后的心率將會比安靜狀態時的心率顯著增加,而運動員劇烈運動后的心率比安靜狀態時的心率增加不多。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對比實驗法。

  實驗組:(A組):選5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學;

  對照組:(B組):5名中等鍛煉水平的同學。

  注意:兩組同學性別、身高、體重應相近(想一想為什么?)

  方法步驟:

  (1)       測兩組同學安靜時的心率,計算各組平均值

 。2)       學生做下蹲動作50次后,測兩組同學的心率,計算各組的平均值。

 。3)       學生做下蹲動作100次后,測兩組同學的心率,計算各組的平均值。

 。4)       將結果填入下表。

  A組同學

  安靜時的心率

  下蹲50次后的心率

  下蹲100次后的心率

  B組同學

  安靜時的心率

  下蹲50次后的心率

  下蹲100次后的心率                                            

  平均       

 。5)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討論:

 、 結果是否與預期相符?

  ② 在選擇參加實驗的同學時,為什么兩組同學性別、身高、體重等條件應盡量相似?

  教師出示投影資料:

  運動員及普通人的最大耗氧量及最大心輸出量:

  人員

  最大耗氧量

 。ㄉ/分)

  心率(次/分)

  每搏輸出血量

 。ê辽

  最大心輸出血量

 。ê辽

  運動員

  約5.2

  190

  160

  30400

  普通人

  約3.2

  200

  100

  20000

  從上表可以看出:運動員由于經常參加鍛煉,心肌發達,收縮有力,工作潛力大。能夠擔負繁重的工作。

  通過實驗及結合上述表格可得出什么結論?

  得出結論:同在劇烈運動時,要達到每分輸出的血量相等的水平,運動員主要是以增加每搏輸出的血量來實現的,而普通人則主要是以增快心率來實現的。因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夠擔負繁重的工作,而且工作能持久;而不經常鍛煉的人,心臟容易疲勞,工作不能持久。

  提示學生:要有強健的心臟,應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講述吸煙和酗酒對心臟和血管的有害影響:教師結合實例來說明,使學生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自覺做到不吸煙、不酗酒。并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自己的心臟強健。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血管

  種類

  管壁

  管腔

  彈性

  血流速度

  功能

  動脈

  厚

  小

  大

  快

  運輸血液

 。ㄐ呐K→全身)

  靜脈

  薄

  大

  小

  慢

  運輸血液

 。ㄈ怼 心臟)

  毛細血管

  極薄

  極小 

  極慢

  物質交換的場所

  二、心臟

 。ㄒ唬   位置和形狀

  探究活動

  環境因素對心率的影響-化學物質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提出問題]:化學物質對水蚤心率有影響嗎?

  假設:如果化學物質對水蚤的心率有影響,那么,用低濃度的酒精、可樂、煙草浸出液處理會使水蚤的心率加快,用高濃度酒精、阿司匹林、心得寧處理會使水蚤的心率減慢

  [設計并完成實驗]

  實驗類型:對比實驗法

  實驗組:加藥液中的水蚤

  對照組:清水中的水蚤

  實 

  驗

  設

  制

  1組

  2組

  3組

  4組

  5組  

  6組

  對照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對

  照

  組

  實

  驗

  組

  實

  驗

  條

  件

  清

  水

  2%

  酒精

  清

  水

  20%

  酒精

  清

  水

  可

  樂

  清

  水

  煙

  液

  清

  水

  阿司

  匹林

  清

  水

  心

  得

  寧

  [方法步驟]

  1、      制作臨時裝片(用吸管吸2只活的水蚤,放在潔凈的載玻片上,如果水太多了,用手側一下載玻片或用吸水紙吸去多余的水)

  2、      在低倍鏡下辨認心臟(認識水蚤:頭部有大小觸角,背部有一個橢圓形心臟在跳,跳得很快,腹部有附肢也在動,這不是心臟)

  3、      測定對照組(清水中的水蚤)的心率:每只測三次,每次15秒*4,記錄數據。

  4、      在載玻片上滴加藥品,等待5分鐘,此時計算個人平均值和小組平均值

  5、      測定實驗組(加藥后的水蚤)的心率:每只測三次,每次15秒*4,記錄數據。

  6、      整理數據:全班統計數據于下表中。

  水蚤心率統計表 

  對照組

  實驗組

  第

  一

  只

  一次  

  二次  

  三次  

  第

  二

  只

  一次  

  二次  

  三次  

  個人

  平均   

  小組

  平均   

  大組

  平均   

  7、實驗結果的分析:

  組別

  實驗現象

  分析結果

  1

  對照組<實驗組

  低濃度酒精使心率加快

  2

  對照組>實驗組

  高濃度酒精使心率減慢

  3

  對照組<實驗組

  可樂使心率加快

  4

  對照組<實驗組

  煙草浸出液使心率加快

  5

  對照組>實驗組

  阿司匹林使心率減慢

  6

  對照組>實驗組

  心得寧使心率減慢

  [得出結論]

  1、支持假設

  2、吸煙、飲酒有害健康,可樂等飲料不宜多喝,服藥需遵醫囑。

  分析實驗誤差:

  1.記時

  2.有的同學數時眼疲勞

  3.跳得很快,跟不上來

  4.算平均值有誤差

  5.水蚤種類可能不同,大小不同。

  探究活動

  心率與年齡的關系

  探究目的:

  通過探究來尋求各個年齡段心率的變化情況,使人們了解自身心率變化的正常情況,學會保健。

  [提出問題]心率與年齡有關系嗎?

  [提出假設]假設有關系,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率逐漸下降,到成年人,趨于穩定。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

  分別選不同年齡段的健康的人(每個年齡段的人最好選100個左右)測量他們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求出平均值,畫出曲線圖進行分析比較。

  實驗步驟:

  1.  測量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心率(平靜狀態)

  2.  作好記錄

  3.  設計表格

  年齡

  平均心率(次/分)

  10歲以下(兒童) 

  10~25歲左右(青少年) 

  25~45歲左右(中青年) 

  45歲以后(老年) 

  4.  統計不同年齡段人心率的平均值,記錄在上面的表格中。

  5.  作出心率與年齡關系的柱狀統計圖及曲線圖。

  6.  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

  7.得出結論。

血管和心臟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使學生理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2.通過對心臟的觀察,使學生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的基本知識。

  3.使學生知道心率和心輸出量的基本知識。

  4.使學生知道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以及飲酒對心臟和血管的有害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分組對豬心臟(或羊心臟)的觀察和描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過學生對三種血管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心率及心輸出量,使學生會測自己的心率及心輸出量,從而會分析自己心臟的工作狀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毛細血管及心臟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學習使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并養成不酗酒的好習慣。在分組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血管是體內物質運輸的管道系統,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關于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臟觀察的分組實驗的指導與組織,心臟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心臟的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做好三個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觀察哺乳動物豬或羊心臟的結構,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和模型的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

  關于血管部分:

  結合課上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分組實驗及三種血管的掛圖,加深對三種血管的管壁的結構和血管內血流速度的識記效果。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最好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內容,使觀察有的放矢,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設計如下: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 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講述三種血管時:

  首先講清楚三種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稱是根據它輸送血液的方向來確定的;其次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頸部或腕部動脈和搏動,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靜脈)等,使學生對動、靜脈有感性認識;在講述毛細血管時,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與其結構特點相互適應的關系進行教學,如圍繞毛細血管是管內血液和管外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這一點,講授毛細血管的特點(量多、分布廣、管細、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這些特點有利于物質交換。這樣,使學生對毛細血管的特點容易明白,不致死記硬背,而且有助于對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理解。

  關于心臟部分:

  結合課上觀察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的演示實驗及心臟的掛圖、模型,由感性認識入手加強對心臟四個腔、各腔的結構特點及各腔相連的血管名稱的識記效果。有條件的學校最好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采用邊講邊觀察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在指導學生實驗觀察時,按先觀察外形,再觀察內部結構的順序進行觀察,并且列出觀察提綱:1.如何分清心臟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間溝兩側的軟硬,比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開心壁,驗證心壁的厚薄,觀察心臟的四個腔是如何相通的?4.觀察與心臟四腔相連的血管的名稱 。使觀察明確具體,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時布置討論的問題:如觀察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房室瓣及動脈管基部的動脈瓣,數一數有幾個,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讓學生邊觀察邊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好要求畫圖記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有條件的學校,觀察完后,安排學生上講臺前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瓣膜的作用可用一個演示實驗——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肺靜脈內注水,觀察水從何處流出來突破。在心臟結構的解剖觀察的基礎上,最后讓學生邊總結邊用表格的方式歸納如下,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結構名稱

  位置或連接關系

  功能

  心  包  膜

  心臟外面

  保護心臟

  內  腔

  心 房

  左心房

  肺靜脈

  推動血液循環流動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心室

  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室

  肺動脈

  瓣  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間

  防止血液倒流

  動脈瓣

  心室和動脈間

  聯系日常生活實際來學習心率、心輸出量、心臟的鍛煉和保健等知識。

  如可讓每個學生用聽診器測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計算全班同學的平均心率。比較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心臟工作情況來講述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三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血管

  新課的引入: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主要是由血液來完成的。血液在人體哪些部位流動?怎樣流動?流動的動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構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流動的。流動的動力來自心臟的搏動。

  板書:第二節 

  師:血管從粗到細,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樣,人體內的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0萬公里。回憶初一學過的知識,血管分為哪幾種?

  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自己的頸部、腕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律?

  學生摸后回答。

  師: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觀察后回答。

  師:你摸到跳動的部位是動脈,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連接動脈和靜脈的是毛細血管。

  出示三種血管的掛圖: 讓學生觀察掛圖并結合書本討論以下問題:

  1、  動脈和靜脈是如何定義的?

  2、  動脈、靜脈內血液流動的方向如何?

  3、  從掛圖上分析比較三種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并發言后,老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予以補充和修正。

  老師進一步依據掛圖,為學生具體講述動脈管壁和靜脈管壁的特點:

  (1)  動脈管壁一般可分為外、中、內三層,其中層主要是彈性纖維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彈性和收縮性。大的動脈中層厚,彈性纖維多,故彈性大。

  (2)  靜脈的管壁相對較薄,彈性較小。

  提問:動脈、靜脈管壁彈性大小不同與血流方向有什么關系?

  動脈、靜脈的分布有何不同?舉一至兩個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設疑:一般說:“水往低處流”,那么,下肢靜脈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臟呢?

  教書出示掛圖(或讓學生看書第29頁圖VI-26),使學生了解在四肢的靜脈的內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靜脈瓣。

  讓學生討論:四肢的靜脈瓣有什么作用?

  教師講解:

  肌肉收縮,壓擠靜脈,(靜脈壁很薄,易被壓擠,)這時,兩個靜脈瓣之間的血液被分成兩部分,上部的血液沖開靜脈瓣繼續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時,靜脈瓣關閉,而停留在血管內;肌肉舒張,壓力降低,下段的血壓高,沖開靜脈瓣,血液向前流動,這保證血液送回心臟方向,而不會倒流。

  教師可演示模型來加深學生對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認識。

  教師提問:毛細血管是一種什么樣的血管?為什么叫它毛細血管?

  學生回答:它是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

  老師根據掛圖講述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

  (1)       毛細血管極細,內徑僅有8~10微米,

 。2)       管壁極薄,僅有一層上皮細胞。

  但毛細血管數量大,分布廣,一個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細血管首尾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轉一圈。

  提問引起學生探索:

  根據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定義,你推斷血液在三種血管內的血流速度怎樣?在血管內血流方向應該是什么樣?

  學生回答:

  血流速度:動脈管內血流的速度快,靜脈管內的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內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動脈→ 毛細血管 → 靜脈。

  教師提供實驗材料——無色素的小魚供學生觀察尾鰭的血流情況以驗證自己的判斷。 

  實驗: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流現象

  方法步驟:

  1用浸濕的棉花將小魚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露出尾部

  2 將小魚側放在培養皿中,尾鰭平貼在培養皿底面(魚頭朝正前方)

  3 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血液流動情況

  觀察內容:

  1.觀察紅細胞通過血管的情況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還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魚頭朝向正前方)

  3.看中間的橫血管:流速快還是慢?細胞是單排走還是好幾排一塊走?

  4.觀察血流有沒有方向性?是從流速快的血管→橫血管→流速慢的血管,還是從流速慢的血管→橫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什么血管?

  2.毛細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動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魚鰓部的濕潤;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保持載物臺與鏡頭的清潔。

  反饋學生觀察的結果。并讓學生根據這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分析:血液的營養在哪里最適于交給組織細胞,為什么?

  學生回答:

  在毛細血管處,因為毛細血管壁極薄,管內血液流動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處細胞的周圍都有毛細血管的分布。

  教師補充:

  毛細血管有這些特點,所以它是血液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而動脈和靜脈主要是運送血液。

  反饋:老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將三種血管進行比較:

  血管名稱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點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血管和心臟 篇6

  第二節  血管和心臟

  教學目標:1、區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說出心率、脈搏的概念,實習測量心率。

  教學重點:區別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

  教學難點:描述心臟的結構

  教學方法:實驗、演示、討論、歸納相結合

  教具準備:豬心臟、解剖盤、解剖剪、解剖刀、秒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知道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臟所構成的封閉的管道系統中不停地按一定方向流動的。這種流動是與血管、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有關系的。今天,我們來一起探究一下。

  板書:一、血管和心臟

  體驗: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處橈骨端的內側,并稍稍用力觸壓,有何感覺。

  歸納:這種有規律的搏動是橈動脈在搏動

  觀察:手臂上的“青筋”并用力去觸壓

  歸納:“青筋”就是靜脈

  討論:動脈和靜脈在結構上有何區別?

  掛圖:三種血管模式圖

 。1-

  學生歸納:動脈管壁厚、管腔小, 分布在身體較深部位。

  靜脈管壁薄、管腔大,分布在身體較淺部位。

  討論:血液在兩種血管中流速如何?

  類比:長江在三峽段流速快,而到中下游段流速慢

  過渡:動脈和靜脈遍布全身各處,它們是靠什么連通起來的?

  板書:毛細血管 

  討論:結合掛圖中的“毛細血管”,為什么把此種血管命名為“毛細血管”?

  學生歸納:毛細血管很細、數量多,管壁非常薄

  思考:血液在毛細血管中流速如何?為什么?小組討論歸納:毛細血管是血液和組織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投影:填表

  提問: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動,它的動力來源是什么?

  板書:心臟

  體驗:用右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間偏左側,感受心臟跳動。

  展示:心臟模型

 。2-

  介紹:心臟的形狀,與心臟相連血管的名稱,心房和心室的位置。

  實驗:解剖豬心臟(8人一小組,解剖并觀察)

  識別:與心臟相連的主動脈、肺動脈,上、下腔靜脈和肺靜脈

  觀察:心臟的四個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它們之間是否相通,以及心房與心室、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脈。

  討論:1、瓣脈有何作用?

  2、為什么心室與心房壁厚薄不同?

  掛圖:心臟結構示意圖

  歸納:血液循環的途徑:(并看血液循環動態投影片)

  左心室→主動脈→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泡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

  體驗:結合豬心臟,感受血液如何進出心臟

  小結:本課內容:血管和心臟

  探究:某人手臂不慎劃破,血液不斷流出,根據血液的顏色和流速,判斷傷及何種血管?如何采取急救措施?

 。3-

  第二課時

  體驗:請同學坐好,用自己的右手按在自己胸部偏左側,感覺心臟有節律的跳動

  引入: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心率

  板書:二、心率和脈搏

  實踐:學生4人一組, 把手放在胸部偏左側記錄每分鐘心跳動次數

  介紹:成年人靜息時的心率一般為75次/分, 嬰幼兒心率一般較快,只有心率在60-100次/分范圍內都正常。

  體驗:“切脈”感受動脈的搏動

  實踐:學生4人一組,手放在橈動脈處, 記錄每分鐘搏動的次數

  說明:每分鐘搏動的次數叫脈搏

  討論:每人比較兩次測出的數據是否一致?

  講述:正常人每分鐘脈搏的次數與心跳的次數一樣。當人的某一器官發生病變,常會使心跳發生快、慢、強、弱的變化,這就是“切脈”為何能診斷病的原因.

  素養教育:二千多年前,我國著名醫學家扁鵲就已用“切脈”診斷疾病。

  探究:組織學生原地運動十分鐘,立刻測自己的心率,并每隔一分鐘測一次,記錄數據,直至與沒運動前數據一致為止。

  指導:將測得數據,繪制成曲線圖來表示運動與心率的關系。

  歸納:恢復期是指心率由運動狀態恢復到平靜狀態,所用的時間。其長短可以反映一個人的體質的強弱。

  討論:人的心率為什么在運動狀態下比平靜狀態下高?

  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心率和脈搏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使我們了解了運動對心率的影響。

  作業:完成《生物實驗報告冊》上本節的內容。

血管和心臟(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心臟

    【目標要求】1.學習目標⑴.通過觀察實驗,識別心臟結構,說出心臟的結構組成和特點。⑵.概述心臟的生理特征,認同體育運動有利于心臟健康。⑶. 認同心率和脈搏是一致的。2.學習重點、難點重點、難點:心臟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

  • 心臟及血液循環記憶訣竅

    生物學七年級(下)課本中的第四章第三節心臟,這節知識點多,聯系復雜。學生學習時困難重重。在利用直觀教具等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我和學生一起找規律,并編成順口溜,以此指導學生記憶,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 《體內物質的運輸——心臟》說課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體體內物質的運輸是依靠人體循環系統來完成的。人體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循環系統兩部分。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包括心臟、血管構成的管道系統和管道內流動的血液三部分。...

  • 家長智慧鈣片:心臟移植

    有一個年輕人因病住進了醫院。經醫生檢查,他的心臟已經徹底不能工作了,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手術。正好有一位老人剛剛去世,臨終前他發了善心,要把自己的心臟捐獻出來。這個年輕人幸運地被救活了。...

  •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精選2篇)

    第三節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從生物圈中獲取食物和氧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大氣中的氧被人體吸收后,怎樣才能運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中被細胞利用?組織細胞在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又怎樣運離細胞?學生很自然地會產生這...

  • 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通用15篇)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敘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細節場景,能說出自己的感受。”這篇課文就以“熱愛祖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在解疑的同時,深化了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

  • 《心臟跳動》大班教案(精選2篇)

    活動目標:1、閱讀繪本,引發對心臟的好奇,能與同伴合作發現關于心臟跳動的簡單知識。2、了解心臟的重要性,知道適宜的運動以及舒暢的心情能讓心臟得到放松。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 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精選17篇)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敘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細節場景,能說出自己的感受。”這篇課文就以“熱愛祖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在解疑的同時,深化了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

  •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教學設計案例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教學設計案例一、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流程圖如下:《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是初中生物學中知識點多且生理過程復雜的課題。...

  • 八年級生物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惊弦45集在线看 | 在线吸色 | a久久免费视频 | 午夜寂寞影院在线观看 |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 jizzjizz日本护士高清喷水 | 噼里啪啦国语在线播放中文版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全黄a免费一级毛片人人爱 亚洲精选国产 | 公开caoporn | www久草|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 | 观月雏乃qvod | 日本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 黑人大荫蒂高潮视频 | 国产综合精品五月丁香好久久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网址 | 久草中文在线视频 | 久青草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 | 日本韩国三级aⅴ在线观看 国内自产少妇自拍区免费 涩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 小雪被房东玩的好爽 | 亚洲九九夜夜 | 成人国产精品秘?精东传媒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 亚洲看片网 | 超碰成人免费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 美女高潮潮喷出白浆视频 | 欧美视频完全免费看 | xxxxxx在线|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 黄色av一级|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萌白酱 | 色香欲综合成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