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敘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細節場景,能說出自己的感受。”這篇課文就以“熱愛祖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在解疑的同時,深化了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解,升華了他們的愛國情感。讓學生開啟一絲心靈之窗,感悟到一點文本中那觸動心靈的“愛國情懷”。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脈絡。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難點:送別時老師的叮囑以及肖邦的情感變化,教學時,要通過小組討論、感情朗讀等方法帶領學生質疑、理解體會。教具準備:錄音機 投影 教學時間:3課時課前先學:預習課文,搜集有關愛國人士的故事。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1、 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歷史的長河,去感受一位偉大音樂家的熾熱情懷,去聆聽最壯美的旋律。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2、 讀課題,結合課文插圖,自由談談感受。(“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么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我”怎么會離開祖國的?“我”為什么不能回到祖國?“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話的?)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 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 霧靄:霧氣。 疾馳:馬車奔馳。 催人奮起:叫人趕快行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亡國:國家滅亡。 消逝:消失。 肺結核病:滿心傳染病,通稱肺病。 3、默讀課文,思考揭題時提出的問題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導分段 三、 精讀指導 1、回答:“我”是誰?文章哪一部分告訴我們的? 補充介紹: 肖邦,6歲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便在音樂會上登臺演出,16歲時進入華沙英語學院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2、默讀第一段,思考:你還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為什么離開自己的祖國。 (2)指讀有關語句。指導朗讀。①在世界地圖上找出歐洲、波蘭及俄國。)有地圖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如果沒有可以通過朗讀品味。幫助理解:瓜分、深淵。 (結合列強侵略時,百姓被欺凌、被壓迫的悲慘遭遇來幫助理解) 3、指導朗讀。 正當這個富有才華的音樂家為祖國和人民施展他的音樂才能時,他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該是多么——悲憤! 體會肖邦當時的悲憤之情。 - 朗讀時要求語調低沉、激憤,語速稍緩,重讀“不得不”。 范讀、指名讀、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