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
板書設計
第一節 電能
一、電能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來源與應用
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用電器: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電能的優點:來源廣泛、容易輸送、使用方便。
二、電能的單位
度、千瓦時(kw·h)、焦耳(j)
1度=1kw·h=3.6×106j
三、電能的測量
測量工具──電能表。
讀數方法:一段時間內電能表的計數器上前后兩次讀數之差,就是這段時間內用去的電能。
四、電功
功是用來量度轉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
功的單位:與能一樣。
電功:有多少電能發生了轉化或消耗了多少電能就說電流做了多少功。
教學流程
課前調查→情景引入→課堂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交流成果、展示資料、發言→引導閱讀自學→討論發言交流→設疑、引發思考、討論交流→發言交流→引入功和電功的概念→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課前活動
布置學生在課前利用手邊的一切資料,教材、書籍、報紙、雜志、網絡等收集下面資料:①電能有哪些來源?②電能在生活和生產中有哪些應用?③抄下你家的電能表銘牌上的信息。
課外利用各種工具收集相關資料、信息。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把學習延伸到課外和生活中。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校內校外相結合。
引入新課
用多媒體引入,播放火車運煤、高壓輸電、油輪運油、管道輸油等有關能源供應運輸的多媒體課件。把電能放到能源資源的背景下來學習。
觀看、思考。
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
讓學生體驗社會生活中豐富的物理知識。為后面引出電能的優點:運輸方便埋下伏筆。
進行新課
一、電能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來源與應用
請學生把課前收集到的關于電能的資料拿出來,分小組討論、交流。創設學生進行信息、思想交流的情景,在小組間巡看,參與學生小組的討論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發言。通過板書電能的來源及應用的流程圖,與學生一起總結歸納電能的來源和應用。
引導學生小給電能的特點和優點。
把課前收集到的關于電能的資料拿出來,分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小組討論學習成果,并分析、歸納、發言。
討論、發言。
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進行信息情感的交流溝通,形成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在信息與思想的交流碰撞中體會從生活走向科學,提高學習興趣。
給與學生充分發言的時間和機會,培養學生敢于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樂于交流討論,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二、電能的單位與電能的測量──電能表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
①電能的單位是什么?
②電能表怎么讀數?銘牌上的各種標注是什么含義?
通過閱讀,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學習。
投影題目,供課堂小測。
帶著問題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討論、交流、發言。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用好教材,培養閱讀能力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看書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會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知識,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學生樂于交流討論,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電功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有人說自來水管的水流過來,水龍頭有水流出,我們就要交水費。而我們的生活用電,電流從發電廠通過火線流過來后又從零線流回去了,而且電流又沒有減小,所以我們不應該交電費。你認為這么說有道理嗎?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并說出交或不交電費的理由。
師生一起討論、歸納、得出功和電功的概念。
閱讀、思考。
積極討論,相互交流。
討論、發言。
巧妙設疑,引起學生的認識沖突,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
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求思維的多樣性。
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
積極思考本節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
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的總結。
布置作業
通過查找資料或調查完成作業,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
本案例選自延邊教育出版社《課堂--與案例》新課標教案物理八年級下冊,如欲購買此書,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