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電荷
第一節 電荷
【課標指南】
1.知識與技能:了解摩擦起電,認識電荷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認識原子結構和元電荷,了解導體和絕緣體.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驗培養觀察、實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電荷的認識,體會物理世界的美妙,感受科學家對人類的貢獻.
4.重點與難點:重點:摩擦起電與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難點:元電荷的認識及導體和絕緣體.
【典例剖析】
例1:一個物體接觸帶負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時,發現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先合攏,后又緩慢張開一定的角度,由此可以判斷該物體( )
a.不帶電 b.帶正電
c.帶負電 d.可能帶電,也可能不帶電
思路導航:驗電器本身帶負電,當把一個物體接觸接觸球時,金屬箔片先合攏有兩種可能:(1)該物體帶正電;(2)該物體不帶電.后又慢慢張開一定的角度就說明該物體帶正電.如果該物體不帶電,電荷發生轉移,由驗電器轉移到該物體,只能是金屬箔片張角變小但不可能合攏,所以該物體帶正電.
答案:b
學法指津:若發現驗電器的箔片變小,該物體又如何呢?(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
練習:1.有一個驗電器,其金屬箔片已經張開一定的角度,現在拿一根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與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發現金屬箔張開的角度增大了,則說明( )
a.驗電器原來帶正電 b.驗電器原來帶負電
c.驗電器原來不帶電 d.驗電器荷的帶電情況無法確定
例2: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玻璃棒和橡膠棒帶電,卻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屬棒帶電?怎樣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屬棒帶電?
思路導航:本題考查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摩擦起電及其原因,解題關鍵是明確用摩擦的方法可使不同物體帶上等量異種電荷.拿在手中的玻璃棒和橡膠棒經摩擦后都可能帶電,原因是它們都是好的絕緣體,經摩擦產生的電荷不易傳導走,所以帶電,而金屬和手都是好的導體,摩擦后產生的電荷很容易經金屬棒和手傳走,所以無法帶上電.
答案:略
學法指津:本題主要考查了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兩者的區別和摩擦起電的原因.
練習:2.用手直接拿一根銅棒與毛皮摩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銅棒一定帶正電 b.銅棒一定帶負電
c.銅棒一定不帶電 d.銅棒可能帶正電,也可能帶負電
例3:用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細線吊著的輕質小球時,產生了互相吸引的現象,則該小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