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透鏡》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凸透鏡、凹透鏡,了解主軸、光心、焦點、焦距等基本概念。
2.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會作出相關的光路圖。
學習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學習難點:
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會正確作出光路圖。
教具學具:
凸透鏡、凹透鏡、放大鏡。
導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一)情景導入
一隊旅行者冒著-48℃的嚴寒長途跋涉著。到了中午,當他們揀來了一堆干草準備生火做飯時,卻發現打火機丟了,怎么辦?一位博士靈機一動,帶領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塊像放大鏡一樣的冰塊,博士拿著這一冰塊迎著太陽,把陽光聚集到干草上,一會兒,干草就著了火。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
觀察生活中的透鏡,閱讀教材,結合教材中圖5.1-1完成下面的問題:
1.中間厚、邊沿薄的是 ,例如:
2.中間薄、邊沿厚的是 ,例如:
3.仔細觀察教材中圖5.1-2中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示意圖,回答
通過 叫主軸,
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
探究二: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從透鏡盒中拿出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觀察有什么現象?(做做看)
有亮點出現,那你知道亮點是怎么形成的嗎? “亮點”會隨著紙的來回移動而在亮度上、大小上發生變化。亮點變亮說明它的光進入我們眼睛中的變多。
歸納: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
現在,請你動手,讓光斑變得最小,最亮。并測量這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記錄下來,換另一個凸透鏡,重做上面的實驗。
再換一個凹透鏡,重做上面的實驗,紙上能夠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嗎? (做做看)
用凹透鏡無論如何移動,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這些現象說明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有不同的作用,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不難發現:
歸納: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