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8年級物理:第六章《力和運動》
第二節(jié) 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xiàn)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xiàn)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xiàn)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xiàn)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yǎng)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2、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yǎng)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重點難點】: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 具】 彈簧、彈簧測力計(2個)、細繩。
【教 法】講解、實驗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