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知識點總結
平面鏡的應用:(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對光線既不會聚也不發(fā)散,只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
探究平面鏡成像:
1.將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放置(若不垂直,蠟燭的像沒有成在桌面上,會造成放到b位置的蠟燭和a蠟燭成的像無法重合)
2.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豎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觀察蠟燭成的像(b)(正立、等大、虛像)
3*.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無像,因為成的是虛像)
4.將另一支完全一樣的蠟燭點燃放到像的位置,觀察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大小相等)
5.用直尺測量出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距離相等)
6、改變蠟燭a的位置再重做2次(多次實驗,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注:(1)實驗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
(2)實驗中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大小的關系;
(3)實驗時選用玻璃板而不選用平面鏡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4)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5)左右相反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簡記):
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包括透鏡)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鏡應用實例:
(1)水中的倒影(反射成的虛像) (2)平面鏡成像 (穿衣鏡)(3)潛望鏡 (兩個平面鏡)
○球面鏡:
1、凸面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應用:機動車后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
2、凹面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鏡會會聚于焦點;焦點發(fā)出的光平行射出.
(應用:太陽灶、手電筒反射面、天文望遠鏡)
☆右圖中a點為入射光線上一點,b點為反射光線上一點,畫出經(jīng)過a點的入射光線和b點的反射光線.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于司機及早發(fā)現(xiàn).
第三節(jié)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通常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fā)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fā)生折射,同時也發(fā)生反射
提示:初中階段研究光的折射只研究兩大類型:
光從空氣射入水(或其他介質) 光從水(或其他介質)射入空氣
光的折射規(guī)律: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光從水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