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檢測練習與評價
綜合題1.這篇課文運用了哪些對比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文學作品貴在細節的真實。你認為本文末尾寫雪融化奶糖的細節是否真實?參考答案基礎題1.(1)暈厥、暈眩、暈頭轉向 日暈、暈車、紅暈(2)使勁、干勁、勁頭 勁草、勁敵、勁旅 2.(1)慍色 溫度 缊袍(2)樂陶陶 掏出 淘汰(3)嘗試 欣賞(4)漿糊 獎勵 劃槳(5)驀地 幕布 暮春(6)灌溉 概觀 慨嘆 3.(1)力氣 精神、情緒 神情、態度 趣味 堅強有力 強而有實力 雄健挺拔(2)摩擦 因摩擦而沾上 揩油 慢吞吞地行動(3)融化 消失 度過需要4.(1)鈴 切(2)住(3)眶 蹌(4)浸 5.鼓 低 吮 瞅瞅 埋 插 6.(1)表示想像、推斷(2)表示想像、推斷(3)表示舉例(4)表示比較(說明:比喻必須在兩個不同性質事物之間進行,而(4)中的“梨”和“蘿卜”都屬水果,不是不同性質的事物,所以它不屬于比喻)(5)表示比喻 7.(1)既表示動作的完成,又表示肯定事態的變化。(2)表示她見不到兒子非常難過和失望的心情。(3)表示她內心不知如何回答的惶恐心情。 8.示例:老師一句深情的囑咐,同學一次熱情的幫助 這不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嗎? 9.示例:他,*著家門口的一棵柳樹,紋絲不動,好像一座大山。 10.(1)融化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2)因為他又得到了母愛。(3)從他一早起來,“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凈,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鍋”這一系列家務勞動,可看出一個年剛八歲的孩子就擔負著多么繁重的家務勞動啊!“照例”兩字不能刪去,因這個詞反映孩子做如此繁重的家務勞動是天天如此,由此可見一個沒有母愛的孩子心靈上多么痛苦,他的生母不放心是有道理的。“拿塊冷饃饃”與前文他生母放學時守在門口等不到他相呼應,因為他中午是*啃冷饃饃填肚子的。他所以“悄悄溜出去”,是因為怕后母不讓他上學,要他做更多的家務。(4)一是寫實,因為一包奶糖融化在泥土中,所以泥土是“甜絲絲”的;二是寫虛:那甜絲絲的泥土,不僅飽含著“過去媽媽”的母愛,也包含著學校老師、傳達室老頭對小亮的愛心,讓這些父母離異后的孩子也產生生活的渴望和動力;人間的至親至愛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等等。 綜合題1.對比手法主要表現在:(1)“她”(王小亮“過去的媽媽”)在學校放學前后的對比;(2)前后兩個媽媽對王小亮截然不同態度的對比;(3)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對比;(4)學校傳達室老頭對“她”的前后不同態度的對比等等。(課文中的具體語句略)這樣寫可以突出母愛的珍貴、偉大及其巨大的感染力。(全對得“優”;前一問答對三點,后一問也答對,可得“良”;前一問只對二點,后一問也不夠完整,可得“中”;前一問對一二點,后一問未答出,只能得“下”。)2.答案一:這個細節不真實。氣溫不會在一夜之間回升得這么快,王小亮親媽媽把奶糖放在棉襖口袋里(人體體溫是37℃)未能融化,地溫一夜突然回升難道能超過人的體溫嗎?答案二:這個細節真實。春天的氣候“一日三變臉”,奶糖埋在雪中,雪融化成水,水浸濕奶糖的包裝紙,進而融化糖,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這是一道開放性題,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皆可得分。老師可根據答的具體情況打不同的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