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自測題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8、在括號中填寫省略的內容。(2分)
( )見漁人,乃大驚,問( )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 )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9、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阡陌交通( ) 便要還家( )
無論魏晉( ) 處處志之( )
10、成語“無人問津”出自本文中的 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個成語是 ,現在的常用義是 。(3分)
11、給桃花源外的圖景取個名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桃花源中的人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說說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譯句子。(2分)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14.寫出漁人和桃花源中的人在酒桌上的對話,要求寫出雙方說話的神情態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 a老有所終, b 幼有所長, c 矜、寡、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5、本文選自《 》,其作品大多反映了 思想。(2分)
16、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其能,講信修睦。
17、“壯有所聞”這句話是從選文中抽出來的,應把它還原到_______(a、b、c)處,理由是: 。《桃花源記》中與該句話意義相通的句子是: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