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綜合測試題(A卷)
b.《蘆花蕩》的作者是我國當代作家趙樹理寫的小說,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蠟燭》的作者是前蘇聯作家西蒙諾夫。
d.雨果,法國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等。
7.請在下面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
人生的價值不在于成就了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在于具體做好了什么。所以,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見到群芳爭艷的花園,你只盼無愧地做花園中普通的一朵; , 。雖是一棵,卻能抗擊風雨;雖是一朵,卻能裝扮春天; , 。這樣的人生也就無悔了。
二、閱讀(其中(一)15分,(二)13分,(三)21分)
(一)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①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獲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③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⑤和中路軍所通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⑥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⑦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⑧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⑩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11)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12)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13)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15)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8.用波浪線畫出這則消息的導語。(2分)
9.“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這里有什么表達作 用?(3分)
答:
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號的“不含”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答:
11.本段共15句,可分為三個層次,其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⑥ d.①/②一⑨/⑩一⑩-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