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同步訓練
幾十年后,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后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記靈魂純凈,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23、哲學家給學生上的最后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分)
24、聯系上下文,解釋“飽學”的意思,并再寫兩個含有“飽”字的成語。(2分)
意思: 成語:
25、四個弟子除掉雜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對于前兩個弟子的回答,哲學家的態度分別是“ ”、“ ”。對于后兩種方法的態度卻只字未提,為什么?請你用簡短的詞語,描寫哲學家的神情、態度。(3分)
26、一年后的相聚,哲學家未到,是否言而無信?(2分)
27、想象四個弟子再來原地相聚的情形,他們的心理活動會有哪些變化?(2分)
28、最后一句話含蓄、意味深長,它在全文的作用是 ,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29、哲學家為什么在帶著學生“游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后,給學生上這“最后一課”?請談談你的看法。(2分)
30、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題,你還有別的想法嗎?(2分)
(三) 樂山大佛
①在四川樂山的三江合口處,坐著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彌勒,彌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彌勒佛,那位成天笑瞇瞇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彌勒佛。
③他是一位嚴肅的沉思者,面色溫和,神情嚴肅。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沒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惡都容。
④他的嚴肅的思考,首先來自締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為了減緩三江合口后的兇猛水勢,避免沉舟淹死眾生,倡導在峭崖臨江邊造就一座佛。他光頭頂烈日,下雪披袈裟,四處化緣,錢化得不少了,但當地官吏要凍結:“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來見我。”
⑤大佛興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沒有了。海空的眼珠是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還有比眼珠更珍貴的東西嗎?
⑥由于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因此,樂山樂水佛不樂。他堅守崗位,從不擅離職守,從不懈怠松馳,從不向驚濤惡浪屈服。他成了實現海空和尚遺愿,拯救三江蕓蕓眾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們。是的,他是偉大的:頭與山齊,腳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還高18米,可稱世界第一偉佛了。如果不是設計、雕塑他的工匠們經過九十年的千刀萬鑿,他仍然是半片石頭山,普普通通通到處可見誰也不會瞄一眼的石頭山。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進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