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故事兩篇
重點難點講解
重點
1.能夠理清楚人侮辱晏子、晏子回擊楚人事件的線索,并能用流利的語言講述出來。
2.課文中重要虛詞和實詞的用法。
虛詞:為、之、曷、以、其、則、者、于、徒、然。
實詞:使、坐、延、更、子、閭、賜、縛、詣、寡人。
難點
1.“使”字的用法。重點在“齊使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一句,“其賢者使使賢主”,即“使其賢者使賢主”。第一個“使”作動詞“讓”,第二個“使”
作動詞,“出使”。下句句式同。
2.晏子用比喻論證來回擊楚王的方法。
核心知識
晏子故事兩篇
《晏子春秋》
一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二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也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生字
延(yán):引進,迎接。陶潛《桃花源記》:“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儐(bīn):出外迎接賓客。
踵(zhǒng):腳后跟。
坐(zhuò):形意像兩人相對而坐。從“土”從“人”。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臂部壓在腳后跟上。所以從土。本義是坐著、坐下。
一、坐。
1.項王、項伯東向坐。(《鴻門宴》)
一項羽、項伯面向東坐著。
2.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同他坐下來交談。
3.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一與其坐等死亡,哪如起來拯救它?
二、同“座”,座位。
1.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陵君竊符救趙》)
一公子帶著侯生坐在上等座位上。
2.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鴻門宴》)
一項王就接受了白壁,把它放在座位上。
三、犯罪,連坐(一人犯罪,有關人員連同治罪),定罪。
1.坐謫興國州判官。(《海瑞傳》)
——有罪而貶為興國州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