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課堂教學實錄
哎?“逃出藩籬,嘯聚山林,為害一方”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生:擬人。
師:有什么表達作用?
生動形象……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幽默風趣。
師:對。可見,作者很重視修辭。批上:生動形象,幽默風趣。
文中還有這樣生動風趣的句子嗎?能找出三個以上再說。
生: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并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
生:許多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將“生物入侵者”的增多歸咎于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事實上許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目的的。
生:還有題目:生物入侵者
生:盡管各國海關動植物檢疫中心對這些害蟲嚴加防范,但由于進出口貨物數量極大,很難保證沒有漏網之“蟲”。
……
師:“漏網之蟲”是什么修辭手法?
生:我認為是比喻……是引用……我認為是引用后再加以修改。
師:數你說的最接近正確答案。但我估計你們不可能答得完全正確,因為這是一種沒有學過的修辭方法──這叫“仿擬”,也叫“仿詞”──仿“漏網之魚”為“漏網之蟲”。批上“仿擬”這兩個字。
你在別處還見過這樣的例子嗎?下面我們就把語文學習擴大到生活中了,就不僅限于課本了。
生:“鳥為食亡”改為“魚為食亡”。
師:對。
在生:一次作文時我們班有一位同學把“與狼共舞”改成“與狗共舞”。
師:對,那時誰呀?
生:張濤。
師:誰是張濤,站起來叫我看看。(張濤站起來)你有語言天賦!
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改成“國家興亡,我的責任”。
師:你從哪兒看到的。
生:一個中國臺灣校長的報告。
師:是,我也看到過。你很注意從課外學語文啊!我估計你知識面很寬。學語文的最大訣竅,就是注意在生活中學習并積累。
生:還有把古詩《春曉》改成“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
師:這是誰改的?
生:我們班的一個調皮男生……王帥。
師:誰是王帥,叫我看看。
生:他沒有來。
師:其實啊,調皮男生,都是聰明的。有一句俗語:男孩淘,是好的;女孩淘,是巧的。一旦他們不淘了,干正事了,往往比咱們不調皮的干得還好。調皮學生往往也是很有前途的,當然關鍵是不再調皮,走正路。
生: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北京烤鴨店。口水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啊,幽默,幽默!你這是哪里來的?
生:聽同學說的。
師:聽同學說話,也能學語文啊!
生:還有電視廣告吧“默默無聞”改成“默默無蚊子”──蚊子的蚊……
師:是。有個成語叫“望洋興嘆”,見過沒有?……我很窮,面對幾十萬的房價,我買不起啊,只能──
生:望房興嘆……望樓興嘆。
師:許多貧困家庭的子女交不起學費,念不起書,那叫──
生:望學興嘆……望書興嘆。
師:還有許多窮人看不起病──前一段媒體報道,一個當老師的在哈醫大二院住了60多天院,醫院收了人家550多萬,記者找到醫院的紀檢委,紀檢委還說我們不但沒有多收他的,還少收了他180萬──醫院很黑喲!在這種情況下,下崗職工只好──
生:望醫興嘆。
師:看過《天下無賊》沒有?……《天下無賊》里有個人仿擬了一把──
生:打劫了……
師:那一段很逗笑,很好看,但它不是仿擬。有個人說,竟敢這樣目中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