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9
⑨他講完之后,臺下頓時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在對人的影響上,愛的澆灌和人性的感召,永遠勝于其他形式。那一天,學校得到了他們最想要的答案。
1、學校尋求他們最想要的答案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請簡要加以概括。
2、
⑴ 雒老師的眼神為什么是最美的?
⑵ 雒老師眼神的美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3、如果沒有第⑧段,文章也很完整。那么,這一段還有沒有必要?為什么?
4、
⑴ 在塑造雒老師形象時,本文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⑵ 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5、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最想對你的老師說些什么呢?請寫出你想說的話。(5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先是問卷調查,對五花八門的答案不滿意;再次調查,對“眼神”這個答案更加迷惑;最后通過學生發言,得到了最想要的答案。
2、
⑴ 因為雒老師的眼神充滿愛意(愛的澆灌)和人性的感召(心靈的蕩滌),所以是最美的。
⑵ 雒老師眼神的美表現在:流動著鼓勵和肯定(閃耀著自信);流露著公正無私;傳遞著愛意;透著溫和;蘊滿慈祥;蕩滌著心靈。
3、有必要。因為前面的內容只是對雒老師眼神的具體描述,而第⑧段則通過一位普通老師的發言,揭示出了雒老師眼神美的本質,并將其升華,使之成為一種教育形式傳遞下去。
4、
⑴ 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⑵ 本文塑造雒老師的形象時,幾乎沒有正面描寫,都是通過學生的真切感受來體現的,這種側面描寫的方法,使雒老師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5、略
七、布置作業
模仿課文的描寫方法,傳神表現你最熟悉的一個人的外貌。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揣摩下列描寫魯迅先生外貌的語句,品評其表達效果: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仿佛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社會的不調和。”(唐弢《瑣憶》)
“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的隸體‘一’字。”(阿累《一面》)
(提示:寫魯迅的外貌是為了突出他的精神,突出他那種斗志,表現他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獻給革命事業的那種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1、列夫·托爾斯泰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于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后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