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
b.木星和它的衛星系統本身就像一個小型的太陽系。
c.木星的大氣層組成和太陽非常接近。
d.木星能反射太陽光。
(三)
如果有人提出問題:“太陽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并要求你用一二句話來回答,你將怎么說呢?
一位天文學家巧妙地用這樣兩句話來表達:“一小簇大行星,一大簇小行星!痹掚m有點開玩笑的口氣,卻精練、明了,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已經發現的大行星只有9顆,記在冊和編了號的小行星有4000多顆,而且更多的已經發現,有待進一步的證實。
論個兒,最大的小行星也不值一提,因為它比最小的大行星還要小得多。小行星雖都不大,但都繞太陽公轉,而且具有行星應具有的一切特征,與大行星稱兄道弟是毫無愧色的。
大行星的這些小兄弟究竟有多少呢?有人做過統計:越暗的也即越小的行星數目越大,亮于19星等的小行星在40000顆,它們的直徑約為幾百米;更小的、再暗2個星等的小行星,總數估計在50萬顆左右,更不要說比這還要小、還要暗的。
那么,為什么在一小簇大行星之間,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這段不算太大的空間里,聚集著這么一大簇小行星呢?
這個問題擺在天文學家面前已經一二百年,許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迄今還沒有得到普遍承認的定論。
常提到的一種可以稱它為爆炸說,大意是;小行星帶所在的那個空間里,原先是有一顆與地球、火星不相上下的大行星,它與其他行星一樣,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里圍繞著太陽運動。后來,由于現在還不清楚的某種原因,它被炸裂得粉身碎骨,碎塊又互相碰撞,成為更小的碎片,其中大部分現在都有了小行星的身份,小部分變成了流星體。
除少數較大的小行星基本上是球形的之外,多數小行星的形狀很不規則,大小也有很大差別,這種種似乎都在支持爆炸說。它致命的一點是,究竟從哪里來那么大的能量,居然能把個大行星炸飛了!退一步講,炸崩了的碎塊又怎么能集中在現在的小行星帶內呢?
也有人提出另外的觀點,認為:原來這部分空間不是有一個大行星,而是可多達幾十個直徑都為幾百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它們的軌道各不相同,即軌道長軸、偏心率、周期以及軌道與黃道之間的傾角都不同,但有些也不是相差得那么大。顯而易見,它們在長期繞日運動的過程中,難免有彼此接近和比較接近的機會,發生碰撞甚至多次碰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就這樣形成了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眾多小行星。但也不是今天看到的小行星全是碰撞后的產物,那些比較大的、基本上成球形的,是其中幸免于難的,至少是沒有經過劇烈碰撞的。
碰撞說也有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哪來那么多的碰撞機會呢?幾十個那么大的天體在火星、木星間運動,就像是太平洋里有幾條魚在游動,你說,它們在水中相撞的機會有多大?
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假說是所謂的“半成品說”。其大意是:在原始星云開始形成太陽系天體的初期,由于木星的攝動和其他一些未知因素,使得這部分空間內本來就不多的物質更進一步減少,遂而不具備形成大行星的條件,而只能成為“半成品”——小行星。
19.請寫出與下面兩個詞語反義的成語。(2分)
毫無愧色( 。∽詧A其說( 。
20.你認為天文學家的話巧妙在哪?(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