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
新中國成立之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糞霸等惡勢力,時傳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繼續從事城市清潔工作。此時,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體現對清潔工人勞動的尊重,不僅為他們規定的工資高于別的行業,而且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把過去送糞的轱轆車全部換成汽車。時傳祥所在的崇文區清潔隊,就有了11輛汽車,清潔工人只需把糞掏好裝上車,再由汽車送至郊外。
運輸工具改善之后,時傳祥合理計算工時,挖掘潛力,把過去7個人一班的大班,改為5個人一班的小班。他帶領全班由過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則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糞背糞達5噸。管區內居民享受到了清潔優美的環境,而他背糞的右肩卻被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因此而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也獲得了很多榮譽。1954年,他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還被選為“群英會”主席團成員,同年被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64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革”期間,時傳祥因與親密關系等原因受到沖擊,被污蔑為“工賊”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東原籍。1973年8月,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氣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來治病。他隨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終年60歲。他去世之前還反復叮囑,讓兒子繼承父志,也當一名稱職的環衛工人。
背景
時傳祥是在中國新舊社會交替的時代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受盡苦難與翻身解放的巨大反差,使他對共產黨、對人民政府充滿了熱愛,并決心用毛澤東倡導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來報答黨的恩情。當時社會雖然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剛解放的時候,一些人認為自己當家做主了,再也不用干低*伺候人的掏糞工作。時傳祥卻認為,再臟再累的活也得有人去干,能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這是十分光榮的。
當年,有些青年人不安心清潔工作,嫌掏糞工丟人,總想轉到工廠去。時傳祥用樸實的話開導他們:“北京城如果一個月沒有人去掏糞,糞便就會流得滿大街都是。你也愿意上重工業,我也愿意上重工業,不行啊,總得有人清理糞便呀!”
時傳祥的可貴之處在于,他認識到為人民服務沒有高低貴*之分,都是光榮的,并發自內心地做好在一些人眼中認為是低*的工作。 黨和政府對清潔工人的關心, 也是他干好工作的重要動力。 毛澤東、 、 周恩來、 朱德等中央領導都曾親切接見時傳祥, 鼓勵他做好這一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作。
在如今的現代化的大都市中,掏糞工是個已經消失了的行業,但只要存在著社會分工,行業之間就必然存在著差異,也仍然會存在著苦、累、臟的工作,這些工作同樣要有人去從事。因此,時傳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對于今天來說,也仍然沒有過時。
故事
時傳祥的工作雖然普通,事跡卻很感人,成了享譽京城的知名人物。在1959年全國“群英會”期間,和總理周恩來接見了他,熱情地握住他粗糙的手,詢問他的工作情況。勉勵他說:“我們都要好好地為人民服務。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钡弥麤]有文化時,還特意送給他一支鋼筆,鼓勵他好好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