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課堂實錄
師:你剛才用了個詞,叫“千里迢迢”,其實在當時,還談不上“千里迢迢”,看來你也會用夸張,謝謝這位同學。在這篇課文里,同學們想了這么多,再思考一下,為什么晏子是“想了想說”,而不是“看了看說”?這是為什么呢?
生:晏子看了看,就說明晏子的思維敏捷,如果想想了說,那需要一些時間,而看了看就說,說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該怎么說了。
師: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計上心頭,說出下面的話——讀
生讀:“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師:還有呢,請同學們拿出補充教材,看《胯下受辱》,讀了嗎?
生:讀了。
師:這個人和晏子一樣,都是受辱,這個韓信被一個無賴詆毀,要他鉆這個無賴的胯下,所以我們這題目叫《胯下受辱》。面對這個無賴的要求,韓信是怎么做的?
生:韓信像是沒有聽到那無賴的話似的,繼續向前走。
師:當無賴必須要他鉆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生:韓信默默地注視他好一會兒,雖然感到很難堪,最后還是忍氣吞聲地伏下身子,從那無賴的胯下鉆了過去。
師:你們發現了沒有?韓信注視他好一會兒最后才鉆了過去。那么,注視的意思也是看,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韓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看了看”是時間很短的,而“注視”要看好一會兒,韓信注視是在思考,他最終的結果是選擇鉆過胯下。
師:而晏子呢?
生:而晏子沒有鉆狗洞。
師:讀一下最后一段——
生:齊讀。
師:其實,胯下受辱的經歷恰恰表現了韓信的大智若愚和非凡的氣度。少年時這一特殊的經歷鍛煉了韓信百折不撓、虛懷若谷的性格,而這一性格成了他日后成為杰出將領的潛在條件。
(請一生站起來)孩子,你現在多高?
生:一米五幾。
師:書上說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幾?
生:有一米四幾。
師:對,還可以說成一米四左右,還沒有他高呢。晏子可是一個成人,他還是個孩子啊。這晏子一看楚王這樣對他,肯定會想:你就是看我長這樣才故意讓我鉆狗洞啊。如果晏子就像韓信那樣,能不能忍辱負重去把狗洞鉆。有沒有可能?
生:沒有。
師:為什么?
生:因為兩個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為一個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個國家的尊嚴,如果他真的鉆過去,楚王就會認為齊國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師:掌聲——你看看,就這樣一個“看看”,晏子發現,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侮辱,那是對我國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態上也像韓信一樣,但對于這種情況晏子是不可能只考慮自己的身份和尊嚴,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齊國,所以這個“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生:我看出了晏子的愛國精神。
師:“看了看”這體現了什么?
生:冷靜。
師:你說得太好了,孩子。如韓信一樣冷靜,但又與韓信不同,他必須要這樣,還能看出晏子什么?
生:為了國家的尊嚴,不顧個人生死。
師:非常有膽識。還能換個詞——
生:叫有勇氣。
師:還理直氣壯。你看,就是這個“看了看”,我們忽然發現,剛才你說的“冷靜”,那是睿智的標志;“勇氣”那是獲得勝利的前提。就是這個“看了看”,讓我們看到小個子晏子背后藏著的是大智慧。就是這個“看了看”,讓我們看見晏子的發言和表現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氣,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所以從這“看了看”之后他說的這句話,我們才能感覺到這句話的分量和底氣。不信,你讀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