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教案 1
第一個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末尾的相同的兩句話含義卻不相同,第一句表示祝愿,第二句表示的意思是董生應有所警惕,要好自為之,說和語重心長,且委婉含蓄。
(3)、作者為何要勸董生去代他憑吊燕國名將樂毅之墓,且召屠狗者類的人物來為朝廷效力?
討論明確:
這就涉及說話的藝術問題,連屠狗者類的人物作者都勸他們來為進行朝廷效力,那么你董生還有必要離開京城到河北去嗎?作者不贊成董生去河北的態度不言自明了。
4、簡析文章的起承轉合
起:董生要到河北,作者說燕趙古時候稱說有很多慷慨悲歌的豪俠志士,你董生有才華,到河北應該大有發展。
承:只要仰慕仁義強行仁義的人都會同情你的,所以你應該去。
轉:但是,我曾經聽說風俗恐怕會隨著政治教化而改變的,古和今風俗恐怕已經大變,你去恐怕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你可要想清楚去的結果會怎么樣。
合:你到了河北以后,替我憑吊燕國名將的墳墓,向屠狗者類的人物問好,勸他們來為進行朝廷效力,作者都勸他們這一類人來為朝廷效力了,你董生還有必要離開京城到河北去嗎,歸到主題上來。
教后感:
本課有很多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如字詞句方面,和文章寫作用意方面,老師不要包辦,必要的講解還是必要的,可引導學生討論,老師適當引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