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課堂實錄
師:(出示文字:沈從文——“家園”何處?)這幾天我們看了沈從文先生的資料,著作,以及由他的著作改編的電影,我們應該對沈先生有一定了解了。我們先不翻書,問大家一個問題:沈從文“家”在何處啊?(點第一排第一個學生)生:云南。
師:有一點對,但只有一點對。(點第二個)
生:湖南。
師:還是只有一點對。誰能答一個全對的。
生:四海為家。
師:這個好一點了,但還是沒說到點子上。注意一下:問題上的“家園”兩個字是帶符號的)
生:沈從文家在心中。
師:還記不記得去年我們學蘇東坡的時候,介紹過一句東坡名言。填空:————是我家。
生(齊答):此心安處是我家!
師:那么沈從文的心安于何處呢?現在我們打開書本。
(學生打開書)
師:看看注釋1。大家一齊讀一下。我們就從第二行“沈從文”讀起。
生: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師(笑):有沒有找到“家”啊?
生(齊答):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師:對了。這個說明沈從文家在哪里?
生:沈從文的家在他的作品里,在歷史文物研究里。
師:很好,今天我們就是要從他的作品里看看沈從文的“家園”到底是怎么樣的。
師:本文選自《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有刪節,刪節部分在我給大家的資料第一頁。現在我們快速閱讀一下《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邊讀邊思考一個問題:昨天看的《邊城》與《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有何相似處?
(5分鐘后)
師:《邊城》與《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的相似處!來,每人說一個。
生:都有民歌。
生:民歌中都是情歌為主。
師:還是民歌,有沒有別的。
生:跑馬和劃龍船情形相差不多。
師:節日差仿,是吧,《邊城》端午節的劃龍舟與云南跑馬節的賽馬差仿。
生:好象沒有了。
師:那好,我們再來看一篇文章:《湘西民族的藝術》,我們已經粗粗讀過一遍了。現在再看一邊。還是思考一個問題:《湘西民族的藝術》與課文有什么相似處。
(5分鐘后)
生:還是民歌,還有就是民歌的種類與表達方式也很類似,
師:能不能說幾個類似的詞語。
生:見景生情,即物起興,隨事押韻。
師:不錯。還有別的嗎?
生:女孩子身上穿的服飾也類似。
師:我們請兩個同學分別讀一下寫服飾的類似文字吧。
(一生讀課文中文字,一生讀《湘西民族的藝術》中有關服飾的文字)
師:很明顯的類似,是吧。那么,沈從文為什么會對服飾這樣感興趣?
生:他是文物學家,服飾研究家,喜歡這些傳統服飾。
師:前天我們看的有關沈從文文革遭遇的資料好象說他研究文物啊服飾啊什么的是迫于無奈么。《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中也有這么一句話:“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大家找一下。(停頓)有吧(學生答:“有”。)這說明他不喜歡服飾么。
生:可能是出于職業習慣吧。
師:可能吧。但還有沒有更好的答案。
生:沈從文愛“美”、愛“文化”,在他眼里,服飾反映了“美”與“文化”。這篇文章第三節最后一句說了:它反映的不僅是個人愛美的情操,還是這個民族一種深厚悠久的文化。
師:很好,我們一起來把這一節讀一下。注意里面有關“美”與“文化”的字詞要讀重音。
生:齊讀。
師:我再來補充一段文字,是前天我們看過的《從文自傳》中一節,我們看看年輕時的沈從文對文物是什么態度。(出示文字)來,你來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