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課 詩詞五首
一二句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美好時光短暫,轉瞬即逝。“青青”喻其生長茂盛。——一日之計在于晨
三四句比喻在最佳的時間中能煥發出最明媚的光彩,得到最理想的效應。——一年之計在于春。
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
五六句比喻一旦錯過糧辰,就會失去應有的價值。——良辰錯過,美好不在。
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只能白白地悲傷,后悔也來不及了。
七八句比喻時光飛逝,一定要珍惜光陰。——時光不到流。
九十句揭示全詩的主旨——一生之計在少壯。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光陰易逝,勉勵人們奮發努力。
四、作業
1.解釋詞語
晞:曬干。 陽春:就是溫和的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2.名句理解
(1)全詩主旨、規勸世人的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告訴人們時光飛逝,一定要珍惜光陰的句子: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3)寫出春天里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的句子: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3.問題拓展
(1)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2)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還知道哪些惜時名言詩句。
提示:今日歌和明日歌,
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4.背誦古詩。
【小結】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通過露珠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不復還的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板書】
長歌行
珍惜時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導入新課】
背誦上一首詩。
【新課探究】
一、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并稱,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游于吳越。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