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課 詩詞五首
【新課探究】
一、解題。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官一等侍衛。生平避談世事,故詞也主要寫離別相思及怨夏悲秋等個人生活感受。詞的風格直抒胸懷,婉約清新;但過多哀思,情調消沉。
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故名。雙調三十六字,平韻。
二、朗讀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1.學生讀這首詞,運用以前學習過的方法:查資料,查工具書,疏通詞的內容。
榆關:山海關的別稱。那畔:那邊。指關外。帳:指護衛皇帝軍隊的營帳。
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聒碎:攪碎。聒,嘈雜。
2.反復誦讀,領會詞的音樂美。讀詞找出詞的韻腳、節奏。
三、鑒賞
1.整體感悟
納蘭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詞風清麗自然, 纏綿悱惻, 反映到這首《長相思》上,雖然 寫旅途思鄉,也寫得悠長動情。
詞的上片從“山一程,水一程”的疊用,來說明身離故鄉之遠。
下片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渲染作者此時孤寂情懷。風雪打斷了他思鄉之夢,懊喪之余,他更加懷念故園的寧靜詳和,作者于清麗哀婉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就升華了羈旅懷鄉的主題。
2.賞析加點字
(1)“一”字賞析:上下片的前兩句均用“一”字,不但對仗工整,使文字呈連續不絕之勢,詞風更加纏綿。
(2)“身”字賞析:點明身處之地及方向,“身”與心相對,身向榆關,而心卻在關內,表明作者心系故園。
3.精讀課文,體會詞中描寫的景象。
(1)學習上闋。
①、請學生說說上片描寫了哪些景象。(學生在黑板上做上記號)
②、學生自由畫出上片中所描寫的任意一種景象。請畫得好的同學在黑板上畫。
③、全班齊讀詞,再自由讀,融入畫中的情景。
(2)學習下闋。
①、從詞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讓學生在詞中找一找。
②、你們能不能模仿這些聲音?并想象一下還有什么聲音?指明學生發揮想象回答。
③、試想一下,在這么煩躁的聲音中,作者能睡著嗎?那么這個時候他最思念的是什么?(揭示表達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
④、學生一起模仿聲音。老師范讀,讓學生感受聲音的嘈雜。
四、作業
1.用風雪襯托作者孤寂傷感的主旨句你: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背誦全詞。
【小結】
這首詞用簡約自然的白描筆法,勾畫了一幅凄清寒冷的生活畫面,表現了詞人內心的孤寂和傷感,含蓄的透露了詞人厭惡陪侍出游,耗費青春的侍衛生活。
【板書】
上闕:寫景:山、水、千帳燈——滿腹鄉思、一腔愁緒
下闋:寫景抒情:風、雪、夢不成——凄清寒冷、孤寂傷感
【教學實踐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