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課 詩詞五首
四、作業
1.描繪山間新雨后清新、雅潔、景物幽靜的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表達詩人遠離官場、歸隱山林志向的主旨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背誦這首詩歌。
【小結】
法國藝術理論家凡貝爾說:“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詩歌亦如此。此詩之“意味”在于詩人心中埋跡山林,閑適自足之真性情。中國古代也有“歌詠言,詩言志”的說法,本詩之志又體現在詩的景和畫中,因此蘇東坡曾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
畫面總合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村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叢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有靜有動,構成了清新秀麗的鄉村生活圖景。
【板書】
靜景:雨后初晴圖、明月松林圖、清泉印月圖——自然美
借景抒情
動景:浣洗晚歸圖、月夜采蓮圖 ——人情美
第四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漁家傲》
【導入新課】
范仲淹的《漁家傲》導入: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新課探究】
一、解題。
李清照:兩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婉約派詞人,有《漱玉詞》。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漁家傲》詞一反她詞作的清麗婉轉、幽怨凄惻的風格,以豪放的筆觸,奇偉的想象,對云濤星河之夢作浪漫的描繪,抒發了封建社會中女子渴望擺脫種種束縛的愿望。這首詞在她的《漱玉集》及兩宋詞壇中都堪稱獨放異彩的珍品。此詞又一題為“記夢”,而夢境是現實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折射。仔細品讀,不難看出此詞為詞人南渡后所作。李清照自丈夫趙明誠病卒,避金兵之難,流落江南,處于前途暗淡的環境里,其間詞作多為愁苦之音。而此詞則另辟蹊徑,幻想出一條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表現了一種超然的氣概。整首詞完整地敘述了一個夢境故事。
二、朗讀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三、鑒賞
開頭兩句寫拂曉時海上的景象,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為壯麗,其間又準確地嵌入了“接”“轉”“舞”這三個動詞,寫海天動宕,飛夢天河,在星斗斑斕的銀河中揚帆疾駛,真是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意落天外。
接下去,“仿佛”以下三句寫詞人來到天帝身邊,靈魂浪跡天涯、孤苦無依,渴望得到精神解脫的詞人受到了天帝的接待,“殷勤問我歸何處?”“問”之前修飾以“殷勤”二字,表達了一種平等友好的關系,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這里,沒有天人的隔閡,沒有等級的森嚴,只有平等的對話。對于天帝的恩澤,詞人并沒有感到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