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教學案
八年級語文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并積累應(yīng)用。
2.熟讀課文,弄清參觀路線,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3.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了解以空間為序?qū)懳恼卤仨毚_定立足點
(觀察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語言(方位詞和方位短語)。
教學重、難點:
1、 理清本文說明順序。
2、 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 讀準字音
金鑾(luán)殿 蟠(pán)龍 鎏(liú)金 中軸(zhòu)線 迥(jiǒng)然不同
鰲(áo)頭 湛(zhàn)藍 額枋(fāng) 檀(tán)香 妃嬪(pín)
藻(záo)井 擊罄(qìng) 琉(liú)璃 矯(jiǎo)健 攢(cuán)
1、 釋義
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迥然不同 :形容差別很大。
二、指導學習•研討
1、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導入:電視里頭流行的清宮戲,如《還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這些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地點在哪嗎?對了,就是在明清皇宮,那么今天,
我就帶領(lǐng)大家走進這座神秘的宮殿。
(2)板書課題
(3)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初讀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游覽路線, 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請同學梳理(填寫課后練習一圖)
文章的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概括說明故宮的概況——
第二部分:分別介紹故宮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從景山鳥瞰故宮,再次點明故宮的整體特點。
小結(jié):根據(jù)故宮的布局和游覽路線,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的說明順序是
按照事物空間分布位置來介紹和說明的,這樣的說明順序叫做空間順序
(2)本文怎樣進行空間順序說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詞。
(3)以導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紹故宮博物院。(鼓勵學生寫好有創(chuàng)意性
的導游詞)
三.鞏固練習: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在天安門右前方,巍然聳立著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廈,這就是人民大會堂。全國各族人民的代表在這里共商國策。 莊嚴的人民大會堂,是首都最宏偉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積達171800平方米,體積有1596900立方米。一條黃綠相間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會堂的輪廓從蔚藍的天空中勾畫出來。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組成了一幅莊嚴絢麗的畫圖。
我們在建筑師的陪同下,從天安門廣場往西走,參觀人民大會堂。老遠就看見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的閃閃金光。踏上一層樓高的花崗石大臺階,迎面是12根淺灰色的大理石柱。門柱有25米高,柱身要4個人才能合抱過來。柱距采用我國柱廊的傳統(tǒng)樣式,明間寬,緊鄰的兩個次間較窄,再往兩旁,各4個次間又較窄。這樣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師們吸收了中外古今門柱造型的優(yōu)點創(chuàng)造出來的。
邁進金黃色大銅門,穿過寬闊的風門廳和衣帽亭,就到了大會堂建筑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建筑師站在這里,指著四周向我們介紹了整個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萬人大禮堂;往北通宴會廳;向南穿過長長的廊道,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的辦公大樓。整個建筑就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