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全冊2
1、學生準備。2、提問檢查。3、補充講解:本文是從小弗郎士的角度,以小弗郎士的口氣來寫的。通過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既表現了小弗郎士這位法國兒童在失去國土后精神世界的變化,又真實而具體地刻畫了韓麥爾先生這位愛國者的動人形象,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有力地表達了這篇小說的愛國主義的主題。小弗郎士的帶有兒童的稚氣的敘述,使讀者感到特別親切、真摯、動人。
三、小結
這篇小說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和感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等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四。
八 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
[教學目標]
感受錢學森愛國報國的深情,探究他身上體現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質。
理清文章的條理結構。
理解一些重要語句的含義。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些主要語句的含義,感受愛國報國的赤子深情。
難點:了解精心選材對于表達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生搜集資料并整理有關錢學森的事跡,在班上交流。
錢學森簡介:錢學森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錢學森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1936年在美國獲航空和數學博士學位。1955年,錢學森回到祖國的懷抱。1956年,錢學森受命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他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則,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
二、學生朗讀課文,讀完后學生復述課文。
要求:復述不超過3分鐘,要抓住課文中敘述的主要事件;
不看課文,復述的語言要簡明、流利,力求生動。
三、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列出結構提綱。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課文共18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敘述錢學森成才的簡歷和他在美國期間學術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突出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之情。
第二部分(6—18):敘述錢學森為回到新生的祖進行了長達五年多的艱苦斗爭,突出了他報效祖國的堅如磐石之志。
四、解決問題:
(一)、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畫出能表明這一順序的詞語。
(二)、錢學森歸國遇到哪些險阻?最后怎樣歸國?這件事與中心有關嗎?
(三)、課文詳寫的是哪件事?談一談作者在選材上的特點。
明確:(一)時間順序
(二)美移民局的無理阻撓;美聯邦調查局的非法逮捕、關押;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最后錢學森向祖國發出求救信,周恩來同志親自過問此事,才促成錢學森一家順利回國。這件事既表明了他對新中國的高度信任和報效祖國的急迫心情,也表現了祖國對科學家的關愛以及新中國的強大力量,有力地體現了文章的中心。
(三)錢學森為回國進行的斗爭詳寫。選材精當,有詳有略。其中精彩鏡頭使人物形象顯得生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