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全冊2
倒裝句:曷為者也(為何人) 何以也(以什么辦法)
參考譯文
在晏子將要出使楚國的時候,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后對他左右的近臣說:“聽說這個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他要到我們楚國來,我想羞辱他,該怎么辦呢?”有一個人說:“這樣吧,當他來的時候,我就綁著一個人從您的跟前走過。然后您問被綁的是什么人,我就說是齊國人;你問為什么被綁起來,我就說是因為偷東西。”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在宮里設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時候,有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被綁著的這個人是誰?”官吏回答:“是齊國人,因為在我們這里偷東西!边@時楚王看了看晏子,問道:“你們齊國人都是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站起來回答道:“我聽說,橘子生在淮南的時候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變成枳,雖然它們的葉子相似,但是結出來的果實則全然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同罷了。老百姓在齊國的時候安分守己,不偷東西,可是到了楚國便偷東西了,難道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善于偷東西嗎?”楚王聽完笑道:“賢能的人是不能戲弄的,我這是自取其辱。
四、學生口頭復述課文故事,師生共同評價。
五、1、分析晏子與楚王的對話,體會晏子的外交語言藝術。
明確:
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語言的藝術,主要在于他成功地運用了邏輯嚴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類比等反駁方式和語言藝術。當然,晏子的成功本質在于他反擊了楚王的無禮和無理,義正辭嚴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如果沒有這一點,那么巧辯成為詭辯而黯然失色。這里晏子性格的本質所在,也是我們學習本文而得到的啟示。
2、分角色朗讀。
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理解晏子語言的邏輯力量。(要讀出人物的語氣性格)
3、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⑴晏子在楚國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⑵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楚王又是怎樣的人?
明確:
本文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寥寥數語,楚王的自作聰明、仗勢欺人,晏子的機智善辯,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躍然紙上。
縱觀全文,晏子始終是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辭令回擊楚王的一次又一次傷及國格的侮辱,從而維護了齊國的形象與尊嚴。
六、 布置作業。
把課文改寫成500字左右的一個小故事。
誦讀欣賞 革命烈士詩二首
一、營造氣氛:播放電影片斷<在烈火中永生>
二、換位感受:介紹幾位革命烈士的詩(老師介紹烈士生平,學生朗誦烈士的詩)
1、陳然的我的<自白書>
2、周文雍的<絕筆>
3、方志敏的詩一首
三、學習新課革命烈士詩二首
〈把牢底坐穿〉
1、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播放圖片)
2、師生互動:討論如何來讀這首詩。(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3、誦讀欣賞活動:個別讀、師范讀、生齊讀。(生評師評相結合)
〈花〉
角色互換:學生主持學習
1、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