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全冊2
其次,要求同學按照第二部分設計的程序逐項開展工作。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注意。比如,在準備工作中,可以先將本活動的主題或者說終結性評價的中心工作先告訴學生,增強本項活動的目的性;比如,明確要求具體活動的組織、聯系工作,一律由班級同學的代表自己去做,老師不作任何干預;再比如,關于小結工作,特別是其中的專題匯報會的“中心”即“……在我心中”,還可以作一些分解,要求同學作一點分工,這樣也許可以使小結工作更有層次,更有內容。
十一 背 影
朱自清
教學目標:
1、掌握“狼藉”“躊躇”“蹣跚”“頹唐”“瑣屑”等詞語的音形義。
2、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4、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有一首歌謠這么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棵草……的確,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母愛,是我們生命里最和煦的春風。其實,陪伴我們一生、如陽光一樣照亮了我們生命的愛,不僅僅來自母親,還來自我們的父親。父親,給予我們的是一種深沉厚重的愛,這就是父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歌頌父愛的著名篇章——《背影》。它的作者是著名愛國學者朱自清。
二、檢查有關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差 chāi 使 狼藉 jí
簌簌 sù sù 蹣跚 pán shān
頹 tuí 唐 拭 shì 擦
舉箸 zhù 躊躇 chóu chú
三、介紹作者
四、熟悉文本,整體感知:錄音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請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兒,讀出了文眼,就讀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現在開頭或結尾。)
2.“我”與父親最后一次相見于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3.“我”與父親見面的背景如何?
4.課文寫了“我”幾次流淚?
5.文中一共寫了父親幾個背影?
五、師生重點研讀課文第六小節
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應該是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然后,讓指名學生單個朗讀,比較哪個學生朗讀得比較好,教師在朗讀技巧(輕重音)上加以指導,找出應重讀的詞,加以體會,教師適時加以引導。
然后,教師適時提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刻畫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的?
明確:作者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進行了細致地描寫刻畫,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著:“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描寫父親的穿著突出了什么顏色?(黑色)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