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
實驗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課題
三峽
本學期總第 課時日期
課型
復習
主備人顏貞復備人張麗君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背誦并默寫兩篇文章。2、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 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3、了解本文所描寫的自然景觀 ,感受三峽的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感知景物描寫方法三、教學過程
課前反饋:
復習過程:
一、了解文學常識:
本文作者是 地理學家 。他所 著《 》即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著作,也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二.熟練背誦,準確默寫
1. 學生競背,互查。
2. 檢查 默寫。重點句
三. 積累詞匯,準確翻譯
1.學生自我積累文言詞匯,學 生互相檢查。
2.重點:闕、襄、沿、溯、絕、或、發、雖、奔、疾、良、肅、屬、絕。
3.學生翻譯全文,明確重點
(1)重巖疊嶂-----不見曦月
(2)或王命及宣-----不以疾也
(3)春冬之時------良多趣味。
(4)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4.競譯
四. 熟悉內容,感悟情感
1.本文寫了三峽的四季景色,突出描寫了三峽的山和水。三峽的山,連綿不斷、雄奇險拔、遮天蔽日;三峽的水,水勢大,水流急,水質清。
2.本文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是: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與贊美。
五. 了解寫法,體會妙處
(1)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尤其是結尾段,通過高猿長嘯,引用詩歌,突出了 三峽山高、水長、嶺連的特點,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憂傷。
(2)本文寫景,運用了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如,從視覺、聽覺等表現事物的形態、色彩、聲音等,寫出了景物的鮮明特征,表現了山川自然的美好,表達了強烈的熱愛之情;動靜結合……
六.走進中考,完善提高:(完成《金榜》真題)
七、課堂達標練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
酈( )道元 重巖疊嶂 ( ) 不見曦( )月 沿溯( )阻絕 素湍( )綠潭 飛漱( )其間 屬( )引凄 異 淚沾裳( )絕巘( )
2、解釋列出的字詞。
(1)略無闕處 略無:_________ 闕: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 水襄陵 至于:_________ 襄陵:_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絕 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