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
2、文中語句(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
3、造成塔里木河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是什么?
。
4、由羅布泊的消失,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
5、從上文看,羅布泊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
參考答案:1、用一系列具體、確鑿的數據,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的。這種行為,使羅布泊沙化。2、排比,強化了遺憾之情、譴責之情。3、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采礦藏,都要大量用水,而當年沒有考慮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4、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要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要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5、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三、寫作手法:
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
對比手法。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并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里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開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將羅布泊擬人化:“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這里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