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八下11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問:先請大家看兩句詩,請你們猜猜這首詩寫的是哪一節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問: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略)楚鄉遺俗你知道有哪些?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呢,我們就隨著汪曾祺,這位有著濃濃鄉情,帶著芬芳鄉土氣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他們家鄉的端午風俗,去看一看他們小時候在端午節吃什么,玩什么。
板書課題:端午的鴨蛋汪曾祺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一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其他同學邊看邊在文章中劃出作者家鄉——高郵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2、作者詳寫了哪幾種風俗?為什么?
3、為什么作者在接下去的兩段中,不說油爆蝦,而偏偏要說不起眼的小小的咸鴨蛋呢?請兩個同學分別來朗讀2、3兩段,其余同學跟著他的朗讀內容找一找為什么說鴨蛋的原因。
請以“這是_____________的鴨蛋,因為_____________(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這樣的句式來回答。
明確:如:①名聲遠播的……,因為“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
②與眾不同的……,因為“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
③令人驚喜的……,因為鴨蛋“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喜不已。”
④歷史悠久的……,因為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隨園食單·小菜單》里提到“高郵腌蛋”。注意有關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寫隨園食單中的腌蛋一節距離現在少說也有200年了,可謂“老品牌”、“老字號”了。
⑤質細而油多的……,因為“筷子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⑥吃法多樣的……,因為“可以帶殼切開吃”“可以用筷子挖著吃”“可以和豆腐炒著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鮮艷的……,因為蛋殼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黃是紅色的。
三、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說起“故鄉情結”,最難忘的要屬兒時的記憶了吧,就像琦君之于春酒。因而有人說,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了。你認為有趣在哪兒呢?
如:“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
“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
“鴨蛋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
“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了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結:端午的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樂的一天。孩子們挑鴨蛋──裝鴨蛋──掛鴨蛋──吃鴨蛋──玩鴨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鄉的鴨蛋在孩子們的手中發揮了最極致的價值!汪曾祺先生就是這樣,善于在平淡生活中發現情趣,找尋詩意,在小小咸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這也是他散文的魅力所在。著眼于“小場景”、“小敘事”,著力寫凡人小事,并成為這種審美情趣的杰出代表。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出生活的真趣和成長的快樂。因為快樂無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