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同課異構2篇)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游覽過程。通過移步換景的手法展現美景。
移步換景:就是不固定立足點和觀察點,一邊走一邊看,把看到的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寫下來,從而把行蹤交待清楚。
四、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熟讀課文,完成《同步導學》的相關作業。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舊課
學生搜集有關阿里山的資料和風光圖片,在班上交流。
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
二、 探究討論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中國臺灣?”“不到神木,何以能說到了阿里山?”讀了課文,你對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帶的風光有了哪些認識和感受?你是怎樣理解置身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結合內容思考"探究•練習一"。學生思考、發言。
(融情于景)
三、品位語言
1、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寫得優美的句子,然后小組交流。學生圈畫、思交流。
2、請幾位同學朗讀自己圈畫的句子并說說這些句子為什么寫得好。
四、拓展延伸
1、以“揚州”為話題,仿句
不到 ,何以能說到了 ?不到 ,又何以能說到了 ?
2、請你就以上的句子,選擇一個或幾個景點,寫一段解說詞,做一回小導游,帶領大家游游美麗的揚州。
3、結合中國臺灣人民利用生態發展旅游的理念,對揚州的旅游業的發展提幾條建議。學生討論、交流。
五、小結
1、本文運用移步換景,形象地描繪了游覽阿里山所見迷人風光,由衷的贊美了“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含蓄地表達了兩岸人民的心融會起來的共同愿望。
2、組織學生自我評價、并就課文疑惑提問。
六、布置作業
請你學習本文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任選一季,通過寫景來表達你的體驗。
板書設計
潭水 清澈
景
林區 寧靜 情
阿里山風光美如畫
山間小路 幽靜、布滿青苔 海峽兩岸人民
血濃于水
森林 無邊無際
神木 拔地參天、標志、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