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要愛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文是一篇序言,學生首次接觸,老師要加以引導,運用勾畫圈點的讀書方法,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通過討論歸納,從而理解序言的內容、特點和要求。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就“文盲與科盲”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做一些歸納。
補充資料
1.作者介紹
蘇步青(1902-),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早期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建立了獨特的方法,用幾何構圖來表現曲線和曲面的不變量和協變圖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論中的錐面、射影曲線的一般的協變理論、射影曲面論中的伴隨曲面、主切曲線屬于一個線性叢的曲面(s曲面)、射影極小曲面和閉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國際上的高度評價。40至50年代開始研究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特別是一般面積度量的二次變分的計算和k-展空間。60年代又研究高維空間共軛網理論,獲得系統而深入的成果。70年代以來,又注意把微分幾何運用于工程中的幾何外型設計,在中國開創了新的研究方向——計算幾何。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是中國數學會的發起人之一,擔任過《中國數學會學報》(舊刊)的主編。解放后,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后又創辦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創辦《數學年刊》雜志并任主編。曾任中國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和陳建功共同把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的數學系建成一個具有相當高水平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基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幾何研究集體,為國家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數學人才。
2.科學家的名言
(1)如果我們過于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于正確。——卡爾·波普爾
(2)“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中國)
(3)我真想發明一種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規模破壞力的特質或機器,以至于戰爭將會因此而永遠變為不可能的事情。——諾貝爾(瑞典)
(4)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英國)
(5)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臥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牛頓(英國)
(6)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狄德羅(法國)
(7)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愛因斯坦(美國)
(8)人的天職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波蘭)
(9)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個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盡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秘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牛頓(英國)
(10)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華羅庚(中國)
(11)一個科學家應該考慮到后世的評論,不必考慮當時的辱罵或稱贊。——巴斯德(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