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要愛科學》教學設計
(12)我們在享受著他人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于用自己的發明去為他人服務。——富蘭克林(美國)
(13)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愛迪生(美國)
(14)我平生從來沒有做出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嚴格試驗的結果。——愛迪生(美國)
(15)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并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愛因斯坦(美國)
(16)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伽利略(意大利)
(17)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巴甫洛夫(俄國)
(18)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示而作出的。——戴維(英國)
(19)感謝上帝沒有把我造成一個靈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發而獲得的。——戴維(英國)
(20)我堅持奮戰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學的發展。用一個詞可以道出我最艱辛的工作特點,這個詞就是“失敗”。——湯姆遜
3.科學家的小故事
(1)愛動腦筋的高斯
高斯是19世紀德國的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從小就很會動腦筋。6歲讀小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4+5+7+8++9+10……+100=?看誰算得快。”當別的同學還在忙著計算時,高斯已經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正確地說出了答案。老師感到驚奇,問他怎么算得這樣快,高斯說:“我看到1+100=101,2+99=101,3+98=101……一共50個101,101×50就是5050,所以很快就算出了這個答案。”高斯所運用的數學知識,其他小朋友也都學過,所不同的是高斯對這個算式作了認真的思考,發現了別人沒有發現的新特點,找到了簡便的解題方法。這就是高斯的聰明之處,而他的聰明就在于思考。
(2)熱愛科學的好少年李默涵
李默涵是重慶市人民小學五年級學生,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并且勇于實踐,1994年以來,他先后十次在全國和省、市級科技論文競賽中獲獎。9歲時,他隨校生物小組到市郊農村考察大豆種植,回家后還認真地做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寫出了《種秋大豆好》的科學論文,獲得了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
1995年,他到國家級森林公園——南川市金佛山進行科學考察,取得了寶貴資料。他對金佛山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作了科學分析,完成了科研論文《金佛山考察記》。這篇論文在1996年獲八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論文一等獎。
李默涵有一種不怕困難、知難而進的精神。到金佛山考察,吃的是燒洋芋和老咸菜,住的是石屋。晚上冷風直往被窩里鉆,熄了燈,老鼠便在屋里趕起了廟會。為了考察十分珍貴的古生植物銀杉,他攀上了7米多高的絕壁。老師問他怕不怕?他說:“不怕,因為我早就作好了準備。”
他不僅熱愛科學,還參加科普活動。他在重慶人民廣播電臺主持的《科海拾貝》小欄目,就是他的“用武之地”。
(3)愛因斯坦的成長公式
愛因斯坦成名以后,有位畫家來訪問他,臨別,畫家問他:“人生有成功的公式嗎?”愛因斯坦略為沉思一下,說:“w=x+y+z”。畫家問這是什么意思,愛因斯坦解釋w代表成功,x代表工作,y代表少說廢話。愛因斯坦在給友人的書信中,也曾說過類似的話,他說:“x代表艱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確,z代表少說廢話,w代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