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備課資料參考
第二單元 自然事物 生命與情感
一、單元學習目標
1.加強朗讀。通過朗讀去感悟文章的情感,貼近作家的心靈。
2.注意文中的聯想和想象,學生調動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文本、作家、老師及同學交流。
3.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
二、教學設想
《雪》是《野草》中的一篇,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離出兩幅畫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北方的雪景。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則“如粉”“如沙”,隨著旋風蓬勃奮飛。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示了兩幅各具特色的畫面,營造了兩種不同的情感氛圍。本文文字精粹,蘊含豐富,需要細細品讀。
《雷電頌》是一篇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屈原召喚著風暴雷電等雄偉的自然力量,事實上,他與風暴雷電已完全融為一體!本文想象瑰麗奇特,在屈原與風暴雷電物我同化的境界中表達了抒情主人公追求光明、毀滅一切黑暗的激情。閱讀本文需要調動學生最激越的情感,大聲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想象劇中情景,走進屈原豐富的內心世界。
《日》和《月》,要通過誦讀體會兩篇短文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海燕》是高爾基在俄國大革命前夕創作的。在俄文中,“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在文中,作者借海燕歡呼革命風暴的來臨,贊美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現在我們閱讀此文,除了了解創作背景,理解文章的深意,我們更應該賦予它時代的意義。
《組歌》是被譽為哲理詩人的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作品。詩人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浪和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文章形象感人,我們可以從中讀出很多不同的感受來。
三、教學建議
1.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語言優美且凝練。故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品味散文詩語言的這種特點,強調朗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對文章進行品讀、美讀,進而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把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2.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寧波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王榮生博士把“語文教材里的選文,大致可以鑒別出四種功能類型,即‘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而所謂“定篇”,我個人認為就是經典,就是有濃郁的文學、文化素養的文章,它包含兩層含義:作者“經典”,文章“經典”。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名家手筆,所以都可以把它們歸類到“定篇”,讓學生通過此文的學習,完整地了解這位作家。
四、自主學習思路探究和拓展遷移設計
《雪》
1.作者是如何描繪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2.作者為什么特愛北方的雪有哪些特點?
提示: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的眼里,這種美未經磨練,并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樣,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張揚的個性,像一個奔放的挑戰者和戰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對北方雪的描寫中得到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