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漢字的特點和功能,感受漢字的魅力,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2、培養思辨探究能力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樹立規范用字的意識。 3、培養學生搜集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二、活動重點 學會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過活動,開拓文化視野,提高對祖國語言漢字的認識。 三、活動準備 1、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四個活動小組:漢字考古組、漢字規范組、漢字拾趣組、漢字表演組,分別查找、篩選四個主題資料。 2、各小組選出組長,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為期兩周的本小組活動方案。 3、向學生介紹幾本關于漢字的書籍或提供有關的網址。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流程(一)教師導入: 身為中國人,是什么使我們能夠自如地“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 是漢字。由奇妙的點、橫、豎、撇、捺構筑的漢字,絕非僅僅只是一些代表聲音和意義的符號,它們是充滿智慧、充滿感情的精靈!無怪乎人們將漢字的創造賦予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神奇色彩,無怪乎漢字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第五大發明。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多姿多彩 “漢字”的世界吧。 (二)漢字報告會(漢字考古組交流的內容) 1、教師過渡:漢字就像陳年的美酒,散發著馥郁的芬芳,下面請考古組同學給我們做報告,報告的題目《博大精深的漢字》。 2、報告內容摘要: ①漢字的起源: ②漢字字體的演變: ③漢字的書寫: 課件展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四大家名家字帖欣賞 小結:只有漢字這種文字,才能使書寫上升問一種藝術,也只有在漢字文化熏陶下才有那么多光耀千古的書法家。 3、展示漢字科普小報 4、教師引入答辯問題: 過去,漢字與龜甲結合,開創輝煌燦爛的東方古代文明。 今天,世界進入計算機時代,有人坦言:漢字落后了,它已無法適應時代的潮流,是中國進入信息時代的瓶頸。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學生自由辯論。 (三)漢字調查(漢字規范組交流的內容) 1、成果展示一:《新中國成立以來語言文字工作的有關文件目錄》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言漢字應用管理司網站) 調查結論一:新中國高度重視漢字規范工作,不僅成立負責研究和推行文字改革的專門機構,并先后出臺兩部有關法律。迄今為止,國務院還頒布89條有關漢字行政法規或規范性文件,漢字的規范工作成績顯著。 2、成果展示二:八年級學生常用錯別字輯錄 (資料來源:可以以八年級學生的作文本為樣本,進行窮盡性的調查,將其中的錯別字“挖”出來,整理成文。) 調查結論二:錯別字比比皆是,甚至“觸目驚心”,多數學生對使用錯別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認識不足,認為寫錯字是“無傷大雅”的小事。 教師引入討論問題:從大家的調查上看,漢字的規范工作任重道遠,作為一名中學生,你將如何純潔祖國的文字,讓錯別字銷聲匿跡呢?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3、成果展示三:關于社會新詞應用問題的調查報告 (資料來源:為了解同齡人對社會新詞新語、字母詞、網絡語言看法及這些全新詞語對傳統規范語言的影響,在本校開展一次《社會語言應用熱點問題調查問卷》活動,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0份。) 調查結論三: 社會流行的新詞普遍受到青睞,有54.3%和48%同學認為現代漢語出現“酷”“秀”“wto”“菜鳥”等詞語很傳神,豐富現代漢語詞匯,能夠理解并且正確使用它們也超過60%。 多數同學認為不必對網絡垃圾用語憂心忡忡,只要不礙文明應報以寬容態度,讓其主動接受時間的檢驗,實現語言的自我淘汰、自我完善、自我調節的功能。對新聞媒體、政府部門及規范的字典、詞典收錄新詞的態度,多數同學認為: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既不能漠視不管,又不能照單全收。” (四)漢字知識競賽(漢字拾趣組交流的內容) 將漢字拾趣組學生所收集的材料進行梳理,并制作一個演示文稿,進行競賽,主持人及評委由漢字拾趣組成員擔任,競賽形式及試題類型如下: 1、必答題 ① 看圖猜字:提供“鳥、弓、火、水”等八幅古文字圖要求學生競猜。 ② 猴年說年: 猴子聰明機智,好動調皮,有時,又是幼稚可愛,它們的蹤影在漢語里留下了很深的痕跡,你能說出下列歇后語嗎? 如:猴兒投胎 (手腳一刻不閑) 猴兒耍大刀 (胡砍) 2、搶答題 ① 根據下列謎面,猜出文字。 如: 小牛落地(生) 自我批評(記) ② 漢語里,有時一樣的意思,既可用成語表達,也可用諺語表達,你能為下列諺語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嗎? 如:天下烏鴉一般黑 (一丘之貉) 這山望著那山高(見異思遷) ③ 試一試為下列成語新解。 如:螳臂擋車(最勇敢的行為) 狗拿耗子(最好的副業門徑) 以上括號內的內容為參考答案 3、風險題 從漢字的構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想觀念等,如課文中《漢字問答》,作者列舉用“女”做偏旁的字和“刑”字來說明。你能模仿課本的例子,說說下列漢字中蘊藏著文化信息 “財、貸、負、責、貴、賤、贏”與“貝” (10分) “善、美、群”與“羊” (30分) “祀、祠、祝”與“ネ” (20分) (五)、相聲表演:〈〈漢字研究〉〉(漢字表演組交流的內容) (六)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