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 岳陽樓記
“嗟夫!”一聲長嘆,撇開上文,轉入感慨,“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繼謂嘆之后,進入對作者奉為楷范的“古仁人之心”的解說。“何哉”的設問,引起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示了與上兩類人不同的處世方略,不因環境的變化而更易心志,不以個人的得失而喜怒哀樂。入朝作官,則關心黎民百姓,一朝下野,就關心至尊君王,“然則何時樂耶?”再用“然則”轉折,提出自己的憂樂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在天下人之先,樂在天下人之后。末尾,表示一定與此類人為同道,表達其志向的堅定不移,語意豐富,語氣懇切。
三、難句解析:
1.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分析:(1)這是一個對偶句。“錦鱗”特指美麗的魚。
(2)“翔”跟“集”是一對反義詞,“游”跟“泳”也有反義因素。
2.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
分析: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是一個工整的對偶句。“浮光躍金,靜影沉壁”,也是對偶句,各又隱含著一個比喻,就是“浮光如躍金,靜影似沉壁”,“躍”,不只是“閃動”,更有躍出水面的意思。一陣風吹來,微波涌起,峰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蕩著的黃金。上句寫水上之景,下句寫水下之影。或說“浮光躍金”,從意思、從工整的對偶上看,應當接“沉影靜壁”,“靜影沉壁”實在是錯綜形式。
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分析: “先”、“后”的后面省去了介詞“于”。就是“在天下之憂先”、“在天下之樂后”。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
4.說說“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么內容。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出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異”,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風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四課時
【導入新課】
文言總結(作業)
【新課探究】
一、通假字
⑴百廢具興(“具”通“俱”,全,都。)
⑵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囑托。)
二、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遷客,謫遷的,指降職遠調的人。
騷人:詩人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薄暮冥冥:薄,迫近。
去國懷鄉:去,離開
沙鷗翔集: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頓。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游泳:錦鱗,指美麗的魚兒。
連月不開 開:放晴
三、詞類活用:
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后”: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
四、一詞多義
和: 政通人和(和樂)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通: 政通人和(順利) 北通巫峽(通向)初極狹,才通人(通過)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
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空: 濁浪排空(天空) 長煙一空(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