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節選
五、總結歸納
1. 主題:本文充分渲染了長征過草地途中的險惡環境和悲壯場面,表現了紅軍指戰員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也細膩地展現了紅軍領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義為核心的豐富的內心世界。
2. 本文作為電視文學劇本(節選),充分體現了重視視覺效果的特點:
(1)精心選擇和切換場景。作品中場景為內容服務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為劇情的展開提供相應的空間舞臺,例如,在無邊無際的草地這個大背景下,選擇了水塘這個小背景切換一個個場景:(周團長)看著水塘、爬向水塘、爬進水塘、塘中遺帽、對塘致哀……生動地推進了劇情的展開和表現。再如,場景四是由沉郁到歡樂、由悲壯到喜慶的情感轉折過程。二是以自然環境來表示某種寓意。如,場景三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寫,進一步烘托了艱難慘烈的惡劣環境,也象征性地謳歌了在悲壯的環境中升騰起的革命情操,預示著光明就在前頭。又如,場景四§24的景物描寫,既展現了草地之夜迎來燦爛朝陽這美麗的自然景觀,又預示了紅軍即將擺脫困境,走向光明。
(2)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如劉少奇的表現,充分展現了其急人之難、官兵一致、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和領袖風范。又如彭槍殺戰馬的戰將風度和揮淚訣別愛馬的人性表現,毛令人蕩氣回腸的睿智妙語和風神揮灑的偉人風采,都給觀眾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譬如,毛澤東從《馬賽曲》中悟出的真理道出了革命理想、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紅軍長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是憑著這種精神財富,紅軍指戰員“不僅感到了力量,忘記了饑餓,而且還看到了中國革命最美好的希望!币矄l我們:崇高的理想、精神的力量往往是一個人戰勝困難的動力源泉,因此,我們不管面臨多大的困難,精神上應該永遠不倒。[書后練習一.2]
(3)特寫鏡頭的恰當運用。如文章一開頭便渲染了過草地的艱難,特寫鏡頭更是突現了過草地的艱險和場景的慘烈,為后文人物活動交代了大背景,可紅軍戰士前仆后繼,表明他們北上抗日的大無畏的堅定信念。
六、書后練習二——“猝然”中的理解。
1、彭愛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給傷病員,忍饑為革命操勞過度,突然暈倒,當在情理之中。
2、 員有高度的責任心,眼見首長餓暈而身無半點炒面,認為自己沒有盡責,因此突然哭起來,也并不出乎意料。
3、 前曾欲殺戰馬(伏筆),現在眼見更多的指戰員因餓極而犧牲,為挽救戰士的生命,為走出草地,彭在凝望“無聲戰友”良久后忍痛槍殺戰馬,也情理之中。
4、 馬蹄聲驚醒的毛澤東眼見十多匹戰馬疾馳而來,預感到饑餓難耐的紅軍指戰員有救了,因而興奮激動地突然站起身來,是十分自然的。也可理解為毛澤東當時高度的警惕感和急于弄清情況的心情。
七、拓展話英雄:
1. 什么樣的人是英雄?結合課外積累說說你心目中的英雄,說一句總結的話:英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 有人說現今的時代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人們崇拜的大都是傳媒偶像。你贊同這句話嗎?說說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