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節選·同步訓練
(寄景于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這是常用的寫法,注意結合起來理解。)閱讀下面一段話,回答問題:俯首一看,下意識地大叫一聲:“小同志!”遂輕輕地把他放在了草地上,旋即也取下了軍帽致哀。旁邊的戰馬通人性地伸動前腿刨地警衛員低聲哭泣:“首長,糧食……”彭德懷緩緩地抬起頭,望著戰馬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語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權利讓給了別人……”警衛員:“這點兒炒面太少了……”彭德懷猝然拔出手槍,對準戰馬扣動了扳機。隨著撕裂人心的槍聲,戰馬緩緩地倒在草地上警衛員瘋了似的撲向戰馬,雙手抱著戰馬的頭大哭彭德懷緊閉的雙眼漸漸溢出串串淚水震驚地:“老彭、老彭……”彭德懷哽咽地:“把馬肉分給戰士們。”遂大步向前走去夕陽西下、如血的晚霞染紅了無邊無際的草地1.分析劃線句的含義。2.想一想,最后一句景物描寫的作用。3.談談你對彭德懷的認識。 (十五)(淮安中考題)生死攸關的燭光這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在法國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瑙德夫人,她丈夫被德國人俘虜了,身邊只留下兩個幼小的兒女;12歲的雅克和10歲的杰奎琳。為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這母子三人都參加了當時的秘密情報工作。每周星期四晚,一位法國農民裝扮的人便送來一個小小的金屬管,管內裝有特工人員搜集到的絕密情報。伯瑙德夫人的任務就是保證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軍派人前來取走。為了把情報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許多辦法,她先是把金屬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橫檔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著剩湯的鐵鍋內,盡管安全地躲過了好幾次德軍的突然搜查但她始終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終于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把裝著情報的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外面小心地用蠟封好,然后把蠟燭插在一個金屬燭臺上。由于蠟燭擺在當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幾次嚴密的搜查。一天晚上,屋里闖進了三名德國軍官,其中一名是本地區情報部的官員。他們坐下后,一名少校軍官從口袋中掏出一張揉皺的紙,放在黯淡的燈光吃力地閱讀起來。這時,那名情報部的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放到長官面前,情況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燒到鐵管處后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她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她看看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但是,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么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燭光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為這房子里最可怕的東西。小兒子雅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把。”說著,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房子頓時暗下來了,中尉快步走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燈就不行嗎?”一手把燭臺奪回。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突然,小女兒杰奎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可愛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邊,用親切的聲音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樣年紀的小女兒。來我給你講講我的路易莎好嗎?”杰奎琳仰起小臉,高興地說:“那太好了……不過,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頭很痛,我想睡覺了,下次你再來給我講好嗎?”“當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三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了。(選自《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3年第3期)1.聯系課文內容,對標題中的“生死攸關”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畫線句子描寫的特定情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子三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從小說人物刻畫的方法、情節安排的技巧等方面,任選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