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微笑揭秘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蒙娜麗莎》的神奇。
2.發揮想象能 力,初步感受文藝作品的審美價值。
3.通過學習,樹立熱愛科學,勇于探究的品質。
教學重點
1.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
2.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優秀品質。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羅浮宮與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和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并稱世界三大博物館。羅浮宮共收藏有世界各地的藝術品近40萬件,其中藝術珍品3萬件,更有被尊為羅浮三寶的三件藝術品,它們是什么呢?勝利女神、蒙娜麗莎、維納斯。
《蒙娜麗莎》這幅畫可謂家喻戶曉,名氣太響亮。平均每天有兩萬多人,在為她特制的防彈玻璃櫥窗前,被人潮擠來擠去,每人在她前面駐足的時間不超過1.62秒,誰也沒有機會仔細的多看她一眼……蒙娜麗莎究竟是靠什么魅力吸引無數的觀賞者的呢?這種魅力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現在讓我們來學習《蒙娜麗莎微笑揭秘》這篇文章,看看作者沈致遠給我們什么答案。
五百年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肖像畫令無數藝術愛好者著迷,但也令學者困惑不解。她那神秘的笑容后面到底隱藏著什么呢?不同領域的學者,從自己的角度給其做了不同的解釋。《蒙娜麗莎微笑揭秘》就是一篇探尋藝術奧秘,用科學觀點為藝術杰作揭秘的文章。
本文雖為“揭秘”,但寫作的核心卻不是落在揭秘的內容上。一是有關蒙娜麗莎微笑之秘是個美學范疇,列文斯通博士的揭秘也僅為一家之言,尚無確鑿依據。二是本文雖然為科普文章,但是又和我們讀到過的所有科普文章不一樣:后者更多地側重于傳播科學和人文藝術的碰撞。因此,在學習時應注意培養豐富的想像力和大膽探究的精神。
全文可以分為這樣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五百年來蒙 娜麗莎神秘微笑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觀賞者,引起人們種種猜測和議論。蒙娜麗莎的微笑神秘之處在于:當你注視她的面容時,先是看到微笑,繼而似乎隱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現,過一會再次神秘地隱去……也就是說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就在于笑容的“時隱時現”“似有若無”。這種“時隱時現”、“似有若無 ”的效果是因為達 芬奇在創作《蒙娜麗莎》時采 用了“無界漸變著色法”,給觀賞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這部分概括敘述是為了引出列文斯通的研究,同時引出人們對藝術的討論。
第二部分,重點介紹列文斯通博士對蒙娜麗莎微笑的研究。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是如何產生的呢?哈佛大學腦神經科學家列文斯通博士認為,蒙娜麗莎的微 笑時隱時現,是由于人類視覺系統的本性所致。接著作者間接引用了列文斯通博士的解釋加以說明。“人眼的視網膜具有兩個不同的區域……從而顯示出笑容。列文斯通用電腦將蒙娜麗莎的面部進行了圖像處理……原來是人們的視線在畫面上游移所致。”意思是說:微笑的忽隱忽現是由于眼睛注視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當人們欣賞蒙娜麗莎的美目時,善于辨別運動和陰影的視網膜外圍區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頰部,從而顯示出笑容;當人們看她的嘴部時,因為視網膜的中心小凹區對陰影 不敏感,反 而看不到笑容了。為了證實自己的論斷,列文斯通博士還對圖像進行了處理。
第三部分,概述人們對揭秘的兩種不同態度。一種認為揭秘是 對藝術大師杰作的褻瀆;一種認為揭秘是對大師才能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