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導學案
【導學目標】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分析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理解人物形象。
體會法蘭西人民的愛國感情。
二、相關資料:
關于課文中的描寫
1、心理描寫
出色的心理描寫。這篇小說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是成功的。作者巧妙地用了多種方式描寫了人物心理,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題。
小說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人物行動描寫與直接寫心理活動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把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感融為一體。這樣使小弗郎士所見的景物、人物等都籠罩上一層感情色彩,它和那極其簡潔的直接對心理活動的刻畫相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地反映出小弗郎士的心理狀態(tài)。如:“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zhuǎn)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qū)W校跑去。”這樣就把景物描寫與直接寫心理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為小學生的小弗郎士那種因怕遲到而急于到學校去,而又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戀,又不敢再停下來觀賞、玩耍的復雜心情。有許多地方作者是把心理描寫和人物行動結合在一起的,如小弗郎士進教室:“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象,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這樣的例子很多,從這些例子看出作者是多么自然多么貼切地把人物的心理和行動結合在一起進行刻畫的。
2、細節(jié)描寫
細節(jié)描寫的真實性。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jié)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個細節(jié)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后出現(xiàn)的兩次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jié)看來似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并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huán)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個細節(jié)都蘊含新意,發(fā)人深思。
3、場景描寫
……《最后一課》,在情節(jié)開端部分寫了兩處場景。一處是鋸木場后邊的草地上;一處是鎮(zhèn)公所旁的布告牌前。這兩處場景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筆,卻起到了牽掣全篇的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作品的典型環(huán)境。“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zhuǎn)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是小說中的小弗郎士早晨出門上學時所見到的場景。這里的自然景象與社會景象,構成了產(chǎn)生《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作者對自然景象寫得輕松明快;社會景象寫得自然、協(xié)調(diào)。似為隨意拈來,實則不同一般。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正反映出小學生小弗郎士無憂無慮的純真、幼稚的心理狀態(tài)。領土的割讓、敵軍的占領,這些國家存亡的大事,對當時一個貪玩而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所以小弗郎士認為“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這個開頭和后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徹底轉(zhuǎn)變,形成了人物性格上的強烈對照。也只有這樣的構思安排,才能讓讀者清晰地看到人物形象是由怎樣的起點,最終走到了那樣的終點的發(fā)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