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導學案
但是,當讀者讀到這里時,人們的心情并不像作家所寫的景色那樣明朗、輕快,反而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重、壓抑感覺。這里作家是運用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在制造作品中所需要的那種悲劇氣氛。
“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句對社會環境的描述,真實、形象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出了這里已被異國軍隊占領。在法蘭西綠草如茵的土地上,普魯士兵的軍靴在踐踏。這就大煞了這個法國東北部小鎮幽美的風景。作家就是運用了這個細節,向讀者揭示了“最后一課”這場悲劇的社會根源。公開的“操練”,是占領者對被占領國家人民心理上的征伐和蹂躪,也是行動上的鎮壓和屠殺前的準備和演習!請看,作家在這風和日麗、林綠鳥語的背景下展現出的“一般”活動,是具有多么不一般的意義。
小弗郎士在上學途中,路過鎮公所,“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這是作品中通過小弗郎士的眼睛對這一小鎮的社會景象的第二次描繪。從事態的發展過程上看,它是“普魯士兵正在操練”的第一處場景的繼續和必然。“鎮公所”,現在是占領者政權的所在之處。在它前邊的“布告牌”,是占領者頒布命令的地方。上面雖然只貼著一紙告示或數條命令,但其威力之大,足以迫使當地人民不得不去執行就范。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的悲壯事件。而“許多人”擠在那里看布告,更預示了事件關系之重大,涉及之廣泛,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
都德僅用了三句話,就真實地為我們刻畫了一幅殖民地生活的典型圖畫,從中我們可以窺視出作者在全篇構思上的匠心。
練一練
1.給加粗字注音。
郝叟( ) 哽( ) 祈禱( )
詫異( ) 懲罰( ) 踱來踱去( )
2、下列詞語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赫叟(hǎo sǒu) 詫異(chà) 哽住(gěng)
b.祈禱(qí) 懊悔(ào) 挾(jiá)
c.懲罰(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鑰匙(yào shi) 賺(zhuàn)
3、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祈禱 督學 b.思量 墻璧
c.慘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4.選詞填空。
(1)“想起這些,我多么________(痛心、懊悔、悔恨)!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
(2)個個都那么________(留心、細心、專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安靜、肅靜、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