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疏通文字。
二.感受富春江美麗的山水風光。
三.自由體會作者表現富春江美景的技巧。
【教學設計】
一、研(獨立)——初次解讀
(一)導入:本文是吳均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書信節錄,文章沒有一般書信的格式,也沒有通常書信中事務的敘述和問候的套語,而是向友人描繪富陽至桐廬一百多里的富春江雄奇秀麗的自然風光,是一篇優美的寫景小品文,也是一篇音韻和諧的駢文。
(屏顯)•吳均,南朝梁文學家,史書稱他好學有俊才。其詩多與友人的贈答應酬,詩風以清秀為主。《梁書》說他“文體清拔有古氣”,被人稱為“吳均體”。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駢體文。駢體文多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后來發展成每句四字或六字,又叫四六文,是介于散文和韻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二)疏通文字:
1、給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縹、湍、軒、邈、泠、嚶、鳶、窺、柯
2、 師生互相質疑,疏通課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于數詞之后,表約數,相當于“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第二自然段: ①縹碧:青白色;縹。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自然段①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②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③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④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⑤相鳴:互相和鳴。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⑧經倫:籌劃、治理。⑨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⑨猶: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見:同“現”,顯現,顯露。
(三)讀通讀順:
一讀,要求對照注釋,讀準字音,讀懂大意,建議同桌合作,互相讀,糾正字音;互相說,理解大意。
二讀,要求把握節拍,讀出韻味,建議同學們自劃節奏,自由誦讀體味。
技巧點撥:這篇駢文基本上由對偶句和四字句組成,讀時要注意它的節奏,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有時我們可通過它的音節讀出有些句子對偶的特點,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等。
三讀,翻譯難點語句: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乘船)隨著江流飄蕩,任憑它飄向哪個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還快,兇猛的浪好像飛奔的馬。
3.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蟬在長久不斷地叫,從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鳴。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像老鷹那樣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