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6、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7、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四讀,要求發揮聯想和想像,想像文中的景,體味文中的情,讀出情味。
教師示范:如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我們眼前就會出現江水波浪翻滾、浪花飛濺的畫面,誦讀可將重音落在“箭”“奔”二字上,讀時語速稍快,顯出江水的急速和磅礴的氣勢。再如,讀“夾岸高山……”一句,聲調要略微上揚,語氣也應稍稍轉急,表現出負勢競上的氣勢;當讀到“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以下幾句時,可以平緩深沉的語氣,以表現作者由山水景物而悟到的人生哲理。
二.演(合作)——初次體驗
(一)尋找表演點:1.行船:從流飄蕩,任意東西。2.看水:水、游魚、急湍。3.看山:峰、泉、鳥、蟬與猿、人、樹。
(二)自由組合表演。
三.評(合作)——二次解讀
(一)教師點撥,引導評出要旨和細節
師:看表演,仿佛我們一路領略了富春江山水的奇異風光,下面要借你們的一雙慧眼和精彩的語言,緊扣文章,從詞、句、手法、結構、情感等多角度去發現文章的美妙,同時對照評價表演者對美妙之處表現的程度!
教師示范第一段:“共色”二字寫得美,不僅寫出了天與山的顏色,而且還有一種形象感,青青的山靄漸漸溶入藍藍的天空,境界闊大;“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寫得美,讀著它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輕松愜意;這一段在文中起總說作用,與下文構成總分式結構。同學們表演出了行船者的愜意,但沒有表現出天山共色的情景。
同學們讀第二、三段,進行自由發現。
讀第二段我們感受到了秀美:“縹碧”強調水的青綠、澄清;“千丈見底”夸張寫出江水清澈透明;靜靜的細石與娓娓的游魚,相映成趣,這一切清美秀麗。讀第二段我們也感受到了壯美:急流快如飛箭,猛浪勢若奔馬,既再現波浪翻滾的氣勢,又描摹振耳欲聾的聲響,突出江水飛動雄奇。讀第二段我們還感受到了動靜美:這一段從兩個層次,表現江水時而平緩無波,時而怒濤裂岸的狀態,傳神展示富春江水的千姿百態。
第三段句句精美。第一句不僅畫出峰巒迭起,層出不窮的磅礴氣勢,把無生命的群山寫得生機勃勃,充滿動態美。再看,寫山奇卻寫樹生寒、競長、繁多,以樹奇來襯托山奇;寫山的幽靜,卻寫泉響、鳥鳴、蟬轉、猿啼各種音響,以聲襯靜,表現出映襯美。第四句抒寫感受,流露出一個失意文人對庸俗官場和動亂社會的厭惡之情,傳達出高潔的情趣美;也側面表現奇山的美好及其誘人的魅力,實寫人,虛寫山,呈現虛實美。結尾看似多余,卻使全文充滿濃郁的詩意,給人遐思無窮、余韻不盡的味道,可見作者的運思美。
[或引導緊扣美點簡要評說:文中描寫的山水之美,美在哪里?示例:美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美在水清皆縹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美在山勢之奇,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美在山音之妙,泉水泠泠、鳥鳴嚶嚶,蟬轉不窮,猿叫無絕;美在山意之絕,沉醉于山水之間,能望峰息心,能窺谷忘反,拋棄功名利祿;美在山林之異,橫柯上蔽,疏條交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