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歸來》課堂實錄
師: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寫得很親切。
師:具體是哪些詞讓你覺得特別親切?
生:“低語”,它把沙灘當成“久別的朋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師:你能想象一下它在低語什么嗎?
生:我的朋友,我又回來了!
師:沙灘會怎么說?
生:我很想念你,我的朋友。
師:(點頭、微笑)
生:“它們低低地在沼澤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著,向每個剛剛融化的水洼和池塘問好。”這一句也是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大雁的友好活潑。它把“水洼”和“池塘”當作朋友來“問好”。
生:“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會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師:為什么說“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生:因為大雁來了,春天就來了,天氣就溫暖了,冬天就過去了。
師:哦,大雁帶來春天,帶來溫暖。
生:“在我們沼澤上空做了幾次試探性的盤旋之后,它們白色的尾部朝著遠方的山丘,終于慢慢扇動著黑色的翅膀,靜靜地向池塘滑翔下來。” 這里把大雁的動作姿態描繪得很美。
師:具體是哪些詞語?
生:“盤旋”、“扇動”、“滑翔”
師:我們把著些詞圈點出來。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我們的大雁又回來了。”
師:哦,為什么呢?
生:因為這句話很有感情,能看出作者對大雁的喜愛。
師:你讀一讀,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好嗎?
生:(讀)
師:這個句子該怎么讀?重音在哪里?
生:“又”
師:對,還要注意什么?
生:“回來了”可以讀得慢一點,深情一點。
師:我們來試一試。
生:(讀)
師:這個語段真是太美了。我們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其它同學閉上眼睛聽,想一想在你的面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我們給它起個名,好嗎?
生:好
生:(讀語段)
師:在你眼前出現的是什么畫面?
生齊聲:大雁歸來圖
師:你還讀到了什么圖?
生:第6段,“每次出發前,都有一場高聲而有趣的辯論,而每次返回之前的爭論則更為響亮。”
師:說說。
生:它們像人一樣,有“辯論”,有“爭論”,寫得很有趣。
師:你知道它們為什么而“辯論”嗎?
生:它們在為到哪個玉米地里去而辯論。
師:有道理。那它們為什么而“爭論”呢?
生:它們在爭誰找的食物多一些。
生:它們在爭哪些食物好吃。
生:它們在爭派誰把食物帶回去。
師:(微笑,點頭)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這里作者僅僅把它們當作鳥來寫嗎?
生:不,把它們當做人來寫了,表現了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師:對啊,愛融化在字里行間了!我們一齊把這個語段朗讀一下,體會一下作者的心情,看看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和感悟。
生:(齊讀)
師:你還有什么發現?
生:“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澤上空做試探性的盤旋,而像凋零的楓葉一樣,搖晃著從空中落下來,并向下面歡呼的鳥兒們伸出雙腳。”這里用比喻的方法寫鳥的動作,寫它們快速降落的樣子,很形象。
師:下面的鳥為什么“歡呼”啊?
生:它們等待的食物來了,它們特別高興。
生:“它們一群一群地喧鬧著望收割后的玉米地飛去。”這里用“喧鬧”“一群一群”的,寫地很熱鬧。
生:“那接著而來的低語,是它們在論述食物的價值。”用了擬人手法,它們一邊吃還一邊交談,很溫馨。
師:這個語段所描述的是什么畫面,我們也起個名吧。
生:大雁尋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