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綜合復習要點
新聞主要采用陳述性語言,要求準確簡練,沒有岐義。將你寫好的新聞稿好好讀幾遍,作必要的修改。
3. 精美例文
大興安嶺之火燒出"三色通訊"
——要有識見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認為:"天下唯識為難。"
做過50多年記者的馮英子曾著文稱:新聞記者最重要的是識見,是那種通過事物的表 象去認識它的本質的能力,是對事物發展和未來的識斷能力。
新聞發現唯識為難,新聞發現唯識為重。新聞報道是經過記者發現、選擇后的事實,而 記者對事實的發現、選擇是由其識見所支配的。記者識見的最終物質體現,就是用語言文字 表達出來的新聞報道。換言之,新聞作品是記者識見的外化、物化。有識見才能有所發現, 識見獨到報道才有新意,識見深刻報道才有分量。
鄧拓當年把沒有記者識見投入的新聞報道,稱作"單純的記錄"。他說,記者"要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關鍵是有所感","感是什么?就是識見,就是對事物的看法,就是源自生活的思考;新聞用事實說話,"說話"就是表達識見。
1987年春,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足足燒了25天。對這場罕見災害的報道,被人們稱 為中國新聞史上少有的壯舉。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曾提出為這一報道戰役授獎的提案。
當年,全國有150多名記者奔赴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現場采訪,發出報道近千篇(幅),但 真正震撼人心、進入許多人長久記憶的,恐怕要算《中國青年報》的"三色通訊",即《紅色的警告》、《黑色的詠嘆》、《綠色的悲哀》。
這三篇通訊不僅如實報道了災情以及軍民奮勇撲火的業績,而且從人與社會、人與人、 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各方面,縱筆解剖火災發生的深層次人為因素。所用材料的時間,上至 人類史前文明,下至通訊見報前夕;所選背景資料的地域,近至西雙版納,遠至非洲。這三篇通訊讓人思索的問題遠遠超過森林大火本身。比如:對起火原因,通訊從導火索逐步引申到內在潛因--人們長期對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忽視和踐踏,體制上的弊端和官僚主義 的危害;對撲火場面,既大寫勇土拯百姓于烈火之中的壯烈,也勾畫某縣長紅磚房孤存于老 百姓房舍已被焚光的一片焦土上的景觀;對救災工作,既寫全國各地捐款捐物及災民們生死 相依的動人故事,也披露災害中大吃大喝、揮霍救災物資及歹徒哄搶國家財物的丑聞。通訊 運筆上下幾千年,縱橫幾大洲,通篇閃爍著作者關于世界范圍的森林火災、大興安嶺特大火 災所涉及的人乃至整個社會的鞭辟入里的識見。這組報道的震撼力正源于此。
報界有這樣的說法:可讀性是報紙的生命,思想性是報紙的靈魂。沒有生命意味著死 亡,喪失靈魂雖生猶死。美國著名記者麥克杜戈爾曾說:"莎士比亞是不朽的,這主要不是由他的詞匯和風格造成的;他之所以不朽,是因為他的思想偉大。三色通訊"的成功貴在識見。
四、綜合性學習
1. 學習目標
⑴了解辦小報的方法。
⑵經歷小報的采寫、編輯、排版、抄寫全過程。
2. 參考建議
一張小報是合作勞動的成果,是集體創作的結晶。大家可以自由組合成幾個編輯小組,推選出小組的負責人,然后群策群力,共同籌劃。長于寫字畫畫的同學更要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我們的小報著色增彩。
動手辦報前,可以先學習一點有關常識,例如,如何設置欄目,如何編排版面等。你不妨先琢磨琢磨《學語文報》、《少年科技報》等報紙,或許會悟出一點辦報的常識;也可以向老師或有經驗的同學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