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綜合復習要點
(醫護人員感染率2.2%)
感染管理科是北大醫院的強項。在和平時期,在以搶占尖端的科技為榮的競爭時代,這所醫院始終沒有對基礎管理稍稍放松。"感染"是自打有醫院以來最古老的話題,但是感染管理又是醫院永恒的主題。它是體現一個醫院實施醫療服務的內在真功。
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六億,這是一位非常可愛且年輕的女學者。從4月10日,醫院搶建臨時"sars''病房開始,她再沒有回過家。有時愛人抓著電話筒不放,"不能見面,還不能讓我多聽聽你的聲音么?"沒有辦法,現在她的每一分鐘不屬于自己。她的吐字,從嗓子里出來,帶著勞損而撕裂的血絲。可以讓每一個聽話的人心里戰栗。
12.李六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要用如此大的篇幅去寫這樣一個人?
13.在本節里面,如何理解第二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試著品析一下這段文字。
你能看得出來么,這么一位儒雅女子,在這場與"非典"的戰役中,竟是先頭部隊的總指揮。隔離--第一道最要命的防線是由她這樣的專家拉出來的。真的,她就像臨戰的將軍,一時間院內大牌的教授、專家都望著她,"六億,你怎么說,我們怎么做。"
3天時間,她參與完成了醫院的"sars''病房臨時改造任務。之后,她又沖到北京市胸科醫院,擔負起第二輪的改建工程。之后,北京中日友好定點醫院的改建工地,依然有她的身影。北京人應該慶幸,在一個由多家醫院聯合作戰的大場面,這位感染學專家有機會從一家醫院走出來,推到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她的種種設計方案和防護理念很快被大家認可。此前,各路有各路的高招,有些醫院防護服可以套到五層六層之多。趕上高溫天氣,一天熱暈過去的醫護人員就有好幾名。
"三層防護服是有道理的",李六億這樣解釋,它是與三個不同的空間流程相配套:貼身服對應清潔區;防水服對應半清潔區;隔離服對應污染區。多一層則"贅",少一層則"險"。其他幾家醫院,覺得此說精當而且安全,于是紛紛效仿。
李六億的"三層防護服"還真的遭到過沖撞。一天半夜3點多,來了一路人馬。伺樣是為了"sars'',急需接觸北大醫院的病人。病區值班員與來人發生爭執。一則,病人都在休息;二則一哄而上30多個,容易交叉感染。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防護措施不符合醫院相關規定。來人流露出對"三層防護服"的蔑視。他們宣稱,我們從來是"一層衣服"走遍各個醫院病區,暢通無阻,"就數你們這兒事多"。雙方僵持了一個多小時。
李六億被驚醒。她明白這些人需要培訓一下。她不急不慢地說,可以,我讓你們進去。但是,需要提醒一句,到時候你們打算從哪兒出來?如果從醫護人員通道出來,對不起,按我們的規定,進入半清潔區,要脫一層;進入清潔區,又要脫一層。真的,李六億心里暗笑,這些人只穿了一層衣服,他們怎么脫?沒得脫呀。來人細細琢磨了一下,自行告退。
14."三層防護服"的作用是什么?
15.通過這樣一次沖突,你從中看出了什么?
除此而外,在安裝排風扇的位置上,她也有特別創意--把排風扇安在房間的下部。理由是起塵的層面要放得比較低,這樣有助于呼吸層空氣質量。同時,她別出心裁,將低臭氧紫外線燈,調個個兒,反向安裝。這算得上是急中生智。打破常規的作法,擴大了消毒燈的有效使用價值,因為是反著裝,即使人在,也照樣可以照射。空氣消毒便可以不問斷地持續。